在当时 , 司马炎一口气封了27个诸侯王,果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我们都知道,分封这种制度实在要不得 , 无情最是帝王家嘛 。所以 , 司马炎的分封,也为日后的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埋下了伏笔 。
此外 , 司马炎在登基后的前两年,还花费了不少精力去安抚曹魏和蜀汉的旧臣遗民,对于前朝和敌对势力的王公子弟,一律优待 。很显然,这是司马炎消除反对声音,巩固自己统治的一种手段 。
而这些工程 , 都需要付出大把的时间和精力 。虽然表面上看,都只是皇帝一纸诏书的事儿,但实际上,背后所需动用的人力物力,都不是什么小数目 。就拿分封诸王来说 , 从封邑的划分,到封国制度建设,再到军队官属的安排 , 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
所以当时的西晋王朝 , 都在忙分封的事情 , 哪有时间去管东吴?就这样过了几年,司马炎算是安顿下来了 , 可麻烦事儿接踵而至 。比如公元268年,先是司马炎的母亲去世,后又有青、徐、兖、豫四州发生大水 。公元275年 , 洛阳发生瘟疫,死者过半 , 城内几乎是家家戴孝 。
此外,西晋的西北和西南地区 , 一直都不太安宁 。
比如在西北,匈奴和鲜卑从公元270年开始 , 一直都在作乱 。先是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后又有南匈奴右贤王刘猛叛出塞 。其中河西鲜卑最为强悍,其纵横秦凉二州 , 攻城略地 , 西晋派去的刺史 , 基本上是去一个,死一个,弄得司马炎极其头疼 。河西鲜卑之乱,一直持续了九年,直到公元279年西晋伐吴前夕,方才平定 。
至于在西南方向,蜀地的百姓一直都不太安分 。蜀中状况频发,动荡不断 , 民变、兵变不绝于书 。在公元272年的动乱中,连益州刺史皇甫宴都身首异处,可见蜀中有多不太平 。
蜀地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西晋伐吴的步伐 。毕竟王濬是在蜀中安定之后,才得以有时间和精力,大造楼船,训练水军,最终顺流而下,一举灭吴 。
这一点其实很关键,因为长期以来 , 东吴抵御西晋的最大倚仗,就是长江天险 。其凭借强大的水军 , 控制长江河道,使得西晋军队无法大举渡江 。然而随着王濬在蜀地建造了一只强大的水军之后 , 所谓的长江天险,便失去了作用 。
伐吴一战,王濬的水师从蜀地顺江而下,一路上势如破竹,东吴水军根本无法抵挡 。而在失去了长江防线之后,东吴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在王濬水军建好之前 , 伐吴的把握则并不大 。
所以 , 总的来讲,司马炎虽然有大把的时间 , 但他比司马昭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 。面前破事儿一大堆,根本没太大心思放在伐吴上,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准备好 。
文章插图
3、内部决策不统一
当然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只是一方面,司马炎之所以迟迟没有伐吴 , 群臣的阻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对于南下伐吴这件事,当时在西晋内部一直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 。他们以贾充、荀勖为首,一直都在阻挠司马炎伐吴,甚至于打压羊祜、王濬、张华这些主战派 。
当初益州刺史王濬上表,请求司马炎举兵伐吴,贾充和荀勖便立马跳出来反对 。甚至于在伐吴前夕,他们还在苦谏不可,只不过司马炎没有听他们的 。
初谋伐吴 , 紞与贾充、荀勖同共苦谏不可 。
- 抱头鼠窜什么意思?
- 张居正辅佐万历开创中兴,为何死后却被抄家
- 横行无忌典故出处介绍
- 怒气填胸典故出处介绍
- 胡适死后后人怎么样了
- 崇祯帝死后还有后人在世吗
- 吕布死后关羽是不是天下第一
- 诸葛亮死后被葬在哪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真的吗
- 败军之将什么意思?
- 计将安出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