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何要为“洪承畴”设坛祭奠?( 二 )


洪承畴果然没有让崇祯皇帝失望,他的镇压卓有成效,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和力度逐渐下降 。1639年,洪承畴在潼关设伏,重创李自成部 。李自成部死战突围后,仅余18骑逃入商洛山 。

崇祯皇帝为何要为“洪承畴”设坛祭奠?

文章插图
李自成兵败后,农民起义遭受打击,几乎销声匿迹了 。崇祯皇帝以为中原局势已定,就急忙把帝国最能打的名将――洪承畴派往辽东前线,主持与满清的战事 。
明朝那么多人才 , 皇帝眼里只有洪承畴一人,足见对洪承畴的倚重 。也许皇帝觉得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人不够优秀,洪承畴才是名将之才 。
1639年,洪承畴带着陕军到达辽东前线 。1640年,洪承畴帅明军与皇太极的满清主力展开松锦会战 。双方各自投入十数万的兵力,规模相差无几 。
洪承畴下辖八个总兵:吴三桂部、王廷臣部、马科部、王朴部、曹变蛟部、白广恩部、唐通部、杨国柱部,计马步军14万 。就兵力而论,明军略占优势,武器装备的优势更大 。然而,洪承畴清醒的认识到明军其实是弱于清军的 。
明军内部派系林立 , 互相扯肘 。洪承畴能如臂使指般指挥的 , 只有自己带来的陕军  , 而对手皇太极的十数万大军则众志成城 。
所以洪承畴一面竭力维持内部团结 , 一面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 。就当时的客观事实而言,洪承畴这样做是对的 。
1641年,明军抵达松山附近与清军交战,在乳峰山大战 , 杀伤大量清军,最后清军失利 。
获胜后,洪承畴立即上表,为出战的吴三桂请功 。说吴三桂“英略独擅” , “以廉勇振饬辽兵 。”洪承畴为团结别人而不说自己的功绩,只为他人请功,这是很难得的 。不得不说,洪承畴是很有名将之风的 。
首战顺利 , 然而洪承畴不敢冒进,驻兵不前以待时机 。可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军饷不足为由,为主速战速决 。有焦虑症患者之称的崇祯皇帝,也犯了急躁病 。催促洪承畴“刻期进兵”,并派使者监督进兵事宜 。《孙子兵法》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崇祯皇帝在后方遥控前线的操作,犯了兵家大忌 。
洪承畴在皇帝的命令面前,虽知结果难料也只得硬着头皮进兵 。皇太极得知明军进兵后,不顾正在严重的流鼻血,帅援兵昼夜兼行,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前线 , 切断了明军的后路 。
清军生长于辽东,比明军更得地利 。清军突袭塔山,趁着落潮夺取明军囤积在笔架山的粮草 。明军失去了粮草,只好回宁远就食 。
明军在回宁远时,内部派系不和的劣势再现 。大同总兵王朴帅兵怕留下断后,先行带兵而逃 。引发了明军各部的恐慌性撤退,互相践踏 , 争夺道路 。吴三桂等人逃入杏山,马科等人逃入塔山 。洪承畴等人突围不成,只好困守松山 。
崇祯皇帝为何要为“洪承畴”设坛祭奠?

文章插图
清军以重兵围困松山 。洪承畴在坚守约一年后 , 因松山副将降清而兵败被俘 。洪承畴原本是要绝食殉国的,因挡不住满清的心理攻势而投降了清朝 。
松锦之战大败,洪承畴被俘的消息传入北京,崇祯皇帝痛苦不已 。崇祯皇帝觉得洪承畴这样的重臣,定然会以身殉国 , 是不会生还的,便设祭坛祭奠 。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洪承畴居然没死 , 还降了满清 。洪承畴投降的消息传入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祭奠还未结束 。不知道崇祯皇帝得有多尴尬,“朕都祭奠你了 , 你还投降,让我的脸往哪里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