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如何处理和鞑靼之间的关系?朱棣态度表明一切( 二 )


明朝如何处理和鞑靼之间的关系?朱棣态度表明一切

文章插图
永乐三年(1405),朱棣听说鞑靼准备南下,命边关将士严加防备 。他颇为自信地说:“狡虏情况固亦如是,谨吾边备,虏何能为!"果如明成祖所料 , 鞑靼见边境防守严密,没敢大举内犯 。
此后,鞑靼的势力愈见强大,对瓦刺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 , 并不时南下侵扰 。朱棣遣使责问,使臣反而被杀 。于是朱棣在丘福北征失败后 , 自己亲自率兵进行了第一次北征,大获全胜 。鞋靼的势力从此大衰 , 与瓦剌又维持了几年的均势 。瓦刺势力渐强,想完全控制漠北,均势显然被打破 。朱棣于永乐十二年(1414)又进行了第二次亲征,使瓦刺受到严重打击 。这种均势一直维持到永乐末年,当朱棣看到鞑靼的势力又强大起 ,便又连续三年进行了三次亲征 , 从而使鞑靶的势力一蹶不振 。
在提到明朝与蒙古的关系时 , 经常可以听到到明成祖的5次亲征 。其实,明成祖对蒙古更经常、更大量的工作是和平争取 。尤是在永乐七年(1409)丘福北征以前,明成祖主要是实行和平争取的政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明朝如何处理和鞑靼之间的关系?朱棣态度表明一切

文章插图
朱棣即位才一个多月,即建文四年(1402)八月间 , “以即位,遣使赍诏谕和林、瓦刺等处诸部酋长 。”“和林”在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当时是鞑靼部的统治中心 。由此可见,这次遣使诏谕显然包括鞑靼 。从朱棣的意思来看,一是告知他们自己已即帝位 , 二是希望维持和平友好的关系 。
永乐八年(1410)二月十日,朱棣率大军浩浩荡荡走出德胜门,踏上了北征之路 。这正像金幼孜所记载的那样:“兵甲之雄,车马之盛,旌旗之众 , 耀于川陆 。风清日和,埃尘不兴,铙鼓之声,訇震山谷 。“明成祖更是气宇轩昂 , 对这次出征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他认为自己“必胜之道有五:以大击?。运呈漳?,以治攻乱,以逸待劳,以悦吊怨 。鲜不殄灭荡除有罪,扫清沙漠,抚绥颠连,疆场义安,人民无转输之苦,将士无战斗之虞,可以解甲而高矣!"
二月十三日大军出居庸关,忽然纷纷扬扬地下起大雪来 , 不大会儿天气转晴 , 天宇澄净,云霞五彩,灿然照耀于山谷 。山岩积雪如银台 。明成祖于帐前放眼四顾,雪后景观奇丽,令人顿生浩气 。他喊出金幼孜等人出来观赏雪景,并说道:“雪后看山此景最佳 。虽有善画者,莫能图其仿佛也 。“这种乐趣是宫廷中所没有的 。第二天一早醒来,衣服上都是霜,帐房旁边积雪盈尺 。天气虽寒冷,但明成祖的兴致却特别高,一边前行,一边狩猎 。金幼孜看到朱棣骑着马追赶一只兔子 , 忽然走到自己跟前 。明成祖笑着对这位内阁学士说:“到此看山又是一种奇特也 。明成祖一边前行,一边与身边的人讲述沿途山川的历史传说,得名的由来,居然将雪后的寒冷忘诸脑后,君臣之间似乎顿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随和 。
明朝如何处理和鞑靼之间的关系?朱棣态度表明一切

文章插图
一个月后,朱棣率大军到达广武镇 , 将当地一泉赐名“清流”他还亲自制铭文 , 刻于石上:“于铄六师,用歼丑虏 。高山水清,水彰我武 。“接着到达长清塞,将当地一泉赐名“玉华“ 。以此显示这位新皇帝的才华和足迹 。
朱棣的车驾由顺安镇出发,营外四山云气洁白 , 望之如白云 。明成祖一时高兴,赐其名为“白云山” 。将到胪朐河时,明成祖登山四望,俯视河流,遂赐胪朐河为“饮马河” 。明成祖一路行来 , 也不知为多少山川、泉水改赐了名称 , 大都勒铭于石,有时还刻上御制的铭文 。对久居宫中的明成祖来说,这里是另一种天地,有着另一种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