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都有哪些过错?( 二 )


不经过详细审查,冤杀凌烟阁功臣之一的勋国公张亮
李世民以善待功臣闻名于后世,他亲自制定的凌烟阁功臣榜也是流传千古,但李世民在位期间还是杀过功臣的 , 凌烟阁功臣就杀过两个 , 一个是陈国公侯君集,一个是勋国公张亮 。侯君集是因参与太子李承乾造反事被杀,这个事实清楚,没什么可说的,李世民在侯君集临死前的行为也算得上是有情有义 。
勋国公张亮的被杀就有些草率了,张亮被处死的罪名大致是“崇信术士、迷信谶语、私养义子、试图谋反”,和道士走得近真不算什么 , 李世民自己晚年为求长生都“崇信术士”,玄武门事变时的最大功臣尉迟恭也修道且迷信术士 , 还是李世民鼓励的,李世民巴不得这些桀骜不驯的武将都在家修道,少出来招惹是非 。
至于张亮养500个假子就更算不上什么了,当时的世家大族哪家没个几千人丁?为何独独找张亮的麻烦?无非是养假子在名义上和主人的更亲密一些,实际上和奴仆没啥区别 。结果李世民很轻率的就断言:“亮有义兒五百,畜养此辈 , 将何为也?正欲反耳 。”,将作少匠李道裕上奏李世民,言不能以此给张亮定罪 , 被失去理智的李世民“竟斩于市,籍没其家” 。
《新唐书》和《旧唐书》里面都有记载张亮的大逆不道之言 , 比如当着道士的面说“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等 。《资政通鉴》里面还记载有张亮对着道士扬言“吾臂有龙鳞起,欲举大事 , 可乎?”,这个龙鳞后来的考证其实是牛皮癣 。张亮在玄武门事变前曾被李元吉抓起来严刑逼供,让他供认李世民欲谋反,当时的张亮死不承认,他知道祸从口出 。
李世民继位后,张亮又在朝中打拼十几年,一直走到洛州都督、工部尚书的高位 , 史载其行政能力超强 , 这样的人政治敏感度应该是相当强的,怎么可能随口就在道士面前说出大逆不道之语?实际上是李世民在张亮被政敌举报后,没有仔细辨认就误认张亮有谋反的企图,冤杀后醒悟过来,但他不肯认错,所以授意他人将传言坐实到张亮身上 。
怒砸魏征墓碑,反悔公主和魏征之子的婚约
魏征是贞观年间名气最大的名臣 , 是李世民善于纳谏名声的标杆 , 两人之间的君臣佳话从来都是后世帝王学习的榜样,魏征死的时候李世民还哀叹到“以铜为镜 ,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可见魏征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都有哪些过错?

文章插图
贞观十七年 , 太子李承乾谋反事败,其时魏征已病故,但太子党羽中的侯君集和杜正伦(当时担任太子左庶子)却都是在魏征生前得到他的举荐,李世民以此判断魏征在生前就和太子结党,因此勃然大怒,不但砸毁了魏征的墓碑,还解除掉魏征长子和衡山公主(李世民二十一女,也是最年幼的女儿)的婚约 。
李世民迁怒早已死去的魏征不仅仅是他举荐的人参与太子谋反,还有魏征在生前将自己和李世民奏对的谏章全部收集起来,被人揭发魏征曾将这些谏章给记录史书的臣子观看 , 希望将其作为史书中的正式记录 , 这在李世民看来是魏征踩着自己邀名,因此不能容忍 。
文人希望留下身后名能有什么大罪?李世民自己也有专人记录和臣子的对话,比如后世流传的《贞观政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就是李世民刻意给后人留下的理政经验,同样也是邀名之举,他是只许州官点火,不让百姓点灯 。虽然后来李世民有所悔悟 , 恢复了魏征的墓碑,但公主和魏征儿子的婚事却始终没有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