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执意撤藩?什么是三藩之乱?( 二 )


康熙帝思前想后决定先从收缴藩王将印开始 。
【康熙为什么执意撤藩?什么是三藩之乱?】当时朝中有大将军兵权过重不可久留帅印的规定,每当处理完事物必定要将大印上缴朝廷统管 。先前因忙于其他要务朝中无暇顾及 , 所以康熙此次收缴藩印师出有名 。
话说三藩也不是等闲之辈,既是久经沙场的悍将,更是深谙官场的能人 。他们明白上缴大印后康熙一定不会放过自己,所以拒绝向朝廷妥协 。
尤其以平西王吴三桂最为抗拒,康熙知道三藩中吴三桂最“刺头”,只要搞定他,其他两位藩王定会屈从 。
恰逢当时的吴三桂儿子吴应熊是驸马,暂住京中,康熙暗地里将他软禁并让他差亲信带话给其父吴三桂:“往日是因为边疆变故将大印赐予 , 这是权威 。今日天下已定,为什么还不归还?”

康熙为什么执意撤藩?什么是三藩之乱?

文章插图
收到儿子的传话 , 吴三桂只得妥协 , 但他是非常恼怒的 。其余两个藩王见吴三桂都缴印了,自己也只好跟着把藩印一并交还朝中 。
没有了藩印,下一步就该解除藩王职位了 。
眼见朝中耳目传来的诸多不利消息 , 藩王们各出奇招 。在朝廷面前假意示弱 , 以求自保 , 但背地里却是招兵买马屯粮待反 。
公元1667年,吴三桂率先告?。蒲奂睬肭蟠侨ピ乒罅降厥挛? ,康熙帝毫不犹豫地恩准了 。不过仅仅过了两个月,就有同僚上书朝廷,帮吴三桂求情:“目前边疆叵测可虑 , 请朝廷收回成命 , 将当地事务还是交于吴三桂管辖” 。
康熙哪能受此威胁,断然拒绝了他们的所谓“请求 。”他的态度很坚决,心中只有八个字:藩王之乱,势在必除 。
公元1673年 , 平南王尚可喜年满七十 , 向康熙帝告老还乡,并奏请将平南王藩位让其儿子尚之信袭承 。
康熙为什么执意撤藩?什么是三藩之乱?

文章插图
康熙帝见时机来了,颁旨同意尚可喜告老还乡 。而他的藩位不再保留,也不会被任何人袭承,原所属左右两营绿旗官兵皆由广东提督管辖 。但尚之一族兵吏具体撤退事宜却是一拖再拖,始终不见下文 。
不管如何吧,到此刻三藩之中的平南王算是被彻底撤掉了,目前剩下的就是平西王和靖南王了 。
这时吴三桂和耿精忠有点慌了,平南王没撤之前好歹还是“三足鼎力” 。现在忽然少了“一足”,“两足”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呀 。
俩人一合计,急忙上书康熙,也请求撤掉他们自己的藩位 。其实他们目的是想试探下朝廷的虚实,并不是真的想让康熙帝把自己给撤了,反言之他们更希望的是康熙驳回他们的撤藩请求 。
收到倆人的撤藩申请,康熙并没有马上做决定 , 而是跟众大臣商议到底该不该批准的问题 。
大学士索额图等人认为,剩下的这俩藩王是屯兵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大将,如果执意撤掉,一旦谋反,怕朝廷无招架之力 。
康熙态度异常坚决地说道:藩王蓄谋已久,不早除之定会养成祸患 。现在撤了他要反,不撤将来他也要反,还不如先发制人 。
就在下令恩准撤藩二个月后 , 吴三桂果然反了,当场扣押朝廷使臣傅达礼、折尔肯 , 枉杀云南巡抚朱国治 。
其还写下“反清剿文”,聚结20余名明朝降清将领,纠集20多万力量东南西北四处发难 。
公元1674年初,正值平叛吴三桂焦灼之际,朝中局势又进一步恶化 。
一直暗中观战的靖南王耿精忠被吴三桂蛊惑,也跟着反了,一时间闽浙地区也开始战况告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