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上朝 万历皇帝为何没有被架空( 三 )


不讲,不参加经筵讲席 。经筵本来是为皇帝专门设置的讲席,由大学士等人每日为皇帝讲经史,探讨治国理念 。但这万历皇帝连朝都不上了,自然也就不参与经筵讲席了 。
因为他长年累月的“六不”作风,朝廷各个党派林立,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派别众多,有的官员位置更是空缺许久 。
但即便如此,万历皇帝一朝 , 并没有让大权旁落 。
皇帝真正的权威 , 依然掌握在万历自己手中 。
而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万历皇帝多么厉害,而要感谢明朝的制度 。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上朝 万历皇帝为何没有被架空

文章插图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上朝 万历皇帝为何没有被架空】其一,完善的内阁制度和司礼监制度 。
明朝的上传下达 , 是通过两个制度完成的,即内阁制度和司礼监制 。
内阁的官员,是由皇帝选派的,负责将向上帝奏报,写意见,相当于皇帝的智囊团 。
一般来说,皇帝不需要自己想解决方案,只需要对内阁官员的意见给出批示就行,也就是所谓的“批红” 。
朱元璋在位时,为了能够完成批红,经常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
明成祖感觉,皇帝这样过劳实在不行,就搞出了司礼监 。即由翰林院大学士,教会太监识文断字,然后太监们帮着皇帝搞朱批 。
为什么非要由太监来做这件事情呢?
主要还是因为太监的身体特殊,他们没有后代,容易被人瞧不起 , 就更能够忠心为皇帝办事 。
在这两种制度下,如果要掌控朝政,那么这批人不仅要掌控内阁,还需要掌控司礼监 。
而这二者,基本不可能达到 。
一个是属于官员外部系统,一个是宫内系统 。
一件事情要想通过去执行 , 就要必须要有批红和皇帝的盖印 。
因此 , 虽说万历皇帝不上朝,但朝政的上传下达,他完全可以通过这两项制度基本控制 。
其二,不上朝,不见臣子 , 不等于不理朝政 。
万历皇帝不上朝,不怎么接见臣子,并不等于他不理朝政 。
事实上,自从张居正死后,内阁的首辅就出现了频繁更换的局面 , 张四维、申时行、王锡爵、王锡爵、沈一贯……
里面干不到一两年的人,大有人在 。
首辅频繁更换,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真正掌控内阁,最后受益的自然是皇帝 。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上朝 万历皇帝为何没有被架空

文章插图
而且,自从张居正去世后 , 内阁首辅中就再也没有人和司礼监混成同盟 。
万历皇帝,牢牢地把司礼监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
如果发生什么大案子,必须由皇帝出面才能解决时,万历皇帝一定会自己站出来主持,梃击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这样一来,朝廷党派虽然林立,但谁也没办法真正做大,更无法夺走皇帝的实权,真正的大权还是在皇帝自己手中 。
只不过,随着万历皇帝不上朝的时间越来越长 , 明廷也逐渐混乱衰落 。
真正的有识之士,对万历皇帝的行为深感失望,接连辞职的不在少数 。
万历四十年 , 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自去”,万历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也 “拜疏自去” 。
深处朝廷之中的人,经常上奏得不到回应,官员空缺也没办法及时补上 , 有时候一个县令要当两个用 。
《明史》:“至是六科只四人,而五科印无所属;十三道只五人,一人领数职 。在外,巡按率不得代 。六部堂上官仅四五人 , 都御史数年空署,督抚监司亦屡缺不补 。文武大选、急选官及四方教职,积数千人,以吏、兵二科缺掌印不画凭,久滞都下,时攀执政与哀诉 。诏狱囚,以理刑无人决遣 , 家属聚号长安门 。职业尽弛,上下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