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心腹是谁?为什么不去拥护他儿子登基为帝?( 三 )


宋皇后一看来的人不是儿子,而是小叔子,一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她此刻认清局势,知道事不可为,只好对赵光义说了一句“吾母子之命,皆托付于官家” 。
宋朝称呼皇帝为“官家” , 宋皇后这话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 奉赵光义为新任皇帝 。这是她以“先皇后”的身份 , 对赵光义继位合法性做了背书 。
另外,对于几个有力的竞争者,赵光义也成功安抚了他们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赵光义登基之后,立马晋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 , 任命他为永兴节度使,兼任侍中,同时诏令他从朝会时,班位在宰相之上 。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冬天赵光义去郊外祭祀的时候也带着赵徳昭,还加任他为检校太尉 。赵徳昭在父亲在世时连个爵位都没得到 , 叔叔上位之后反而得以封王,甚至连赵徳昭的妻子王氏也被赵光义晋封为韩国夫人 。这样一来赵徳昭也没什么怨气了 。
侄子赵德芳也被赵光义任命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祭祀之后又加任检校太尉 。后世戏曲演绎比如《杨家将》、《包公案》、《三侠五义》等故事中,把赵德芳塑造成了“八贤王”的形象,可见他对叔叔赵光义登基也是没什么意见的 。
除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其实还有一个人 , 那就是与赵光义同为赵匡胤弟弟的赵廷美 。赵廷美是赵匡胤的四弟,原名赵匡美 。宋朝建立后,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两个弟弟分别改名为光义、光美 。赵匡胤死后,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为了避赵光义的名讳,这个四弟只好又改名为赵廷美 。
三哥赵光义跟着二哥赵匡胤打天下去了,老四赵廷美在做什么呢?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赵廷美曾被赵匡胤派遣随大军出征南唐 , 不过他只负责劳军,不是什么技术活儿 。到了目的地之后,赵廷美见到了南唐后主李煜 , 两个人谈诗论道 , 极为投契,相见恨晚 。由此可见,赵廷美跟李煜这样一个伤春悲秋的亡国之主乃是一路货色 。
此外赵廷美的出身也存疑,按照《宋史》的记载,赵廷美与赵匡胤、赵光义都是杜太后所生 。但赵廷美死后不久,赵光义曾对几个朝臣说过“廷美,朕乳母陈国夫人耿氏所生”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他的继位资格可就大打折扣了 。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赵光义故意散布的谣言 。因为按照“金匮之盟”,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将来应该传位给弟弟赵廷美,然后赵廷美再传给赵匡胤之子赵德昭 。所以赵光义的眼中钉排序,赵廷美还要在赵德昭、赵德芳的前面 。
赵光义登基后册封赵廷美为齐王 , 又任命他为中书令、兼任开封府尹 , 班位在宰相之上 。按照当时的不成文规矩,赵廷美基本已经被内定位皇位接班人了 。所以对于赵光义继位,赵廷美也是认同的,毕竟下一个就轮到他了 。
那么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都收到了赵光义给的甜枣,默默低头吃了起来 。苦主们不发声,赵匡胤的心腹们当然也不会反对了 , 何必费力不讨好呢?
后来赵廷美专横跋扈 , 赵光义曾多次斥责他 。赵廷美不但不悔改,还记恨在心,暗中谋划篡位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赵廷美的阴谋泄露,被赵光义罢免了开封府尹的职位,贬谪西京留守 。吃了一次亏,赵廷美还不长记性 , 暗中与兵部尚书卢多逊勾结 。这件事后来又败露了,赵廷美被削去一切官职 , 只保留了魏王这个空名,赋闲在家 。在家他还不老实,又触怒了赵光义 , 魏王的爵位被摘掉,贬为涪陵县公 。这下老实了 , 食邑三千袋榨菜,生活也有滋有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