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吴子》称吴起在河西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 。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即曾经大战76?。?其中全胜64场、余下战平,没有败绩 。可谓战功卓著啊!
然而 , 约在魏武侯九年(前387年)左右 , 吴起又遭到魏国大臣们的谗害,由此受到魏武侯的猜疑,于是他毅然离开魏国,向南投奔楚国去了 。
四.虽变法强楚,却惨遭杀害
楚国的楚悼王得到吴起后,先任命他为宛城守,以防御韩、魏两国 。一年后直接升任令尹(楚国的最高军衔,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并且让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给他施展内政管理的才能 。
吴起变法基本达到了强楚的目的 , 而且使得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起来 , 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 。一时楚国名气大增,诸侯各国都畏惧楚国的强大,这完全是吴起在楚国变法后所取得的大胜利 。
但是,尽管吴起坚持变法,且取得了成效,而他实施的种种措施因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 竟招致了他们地怨恨,从而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
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就在楚军在前线接连获胜之际,楚悼王去世 。吴起前往治丧处,却被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们用箭射伤致死 。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吴起就这样惨遭杀害,他死后 , 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 。
文章插图
吴起剧照
五.笔者评说
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吴起,因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分别为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及军事上做出过极高的成就 。
可是吴起每逢在一个国家取得成就后,就会因是外来人、本国君臣怕功高震主,以及猜忌与嫉妒,而遭受排挤或者弃用 , 最终在楚国惨遭杀害 。
分析其中原因:主观方面是因为他智商有余、情商不足,而且其人品存在重大缺陷,如他花钱买官、残暴杀害族人、不为母亲守孝,甚至做出杀妻求将的卑鄙行径 , 还有居功自傲,与同仁们关系不和诣等缺点 。这些都会给人造成不好影响,产生其残忍、不忠诚、不孝顺等恶劣印象 , 所以,用他时不说,一旦用完了就不会长期信任与留用他 。
文章插图
游戏中的吴起形像
当然也有客观原因,就是曾经利用吴起内政或军事才能的各诸侯国君臣们 , 由于本位主义,怕他居功自傲、功高盖主,侵害或者损坏自己的切身利益 , 全都采取了“过河拆桥”的恶劣手段,利用完后立即将他弃之 。最终造成了吴起悲惨的结局 。
吴起聪明好学,能够施展内政管理、军事方面等才能,为各国图强发展作贡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但是他拙劣的人品、糟糕的处人与事方式,却应让我们引以为戒 。而各诸侯国家的急功近利、眼光短浅,容不下外来人才的行径也应得到人们地批判 。
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优点 , 摒弃他们的不好之处 。认真学习现代化科学知识,掌握过硬本领,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安康贡献力量 。
- 吴起在被杀的时候 吴起为何要趴在楚悼王尸体上
- 韩信的兵法是跟谁学的?为何他有如此强大的自信?
- 张良苦学太公兵法,为何没能帮刘邦拿下一座城池?
- 夷陵之战刘备是输在不懂兵法?其实是他心态出了问题
- 为何兵法在春秋末期以后才大量出现?之前为什么没有?
- 吴起功劳那么大为何最终还是惨死?
- 吴起在军事上的成就有多高?弃儒学兵成为兵家代表
- 九天玄女为何会传授黄帝兵法?
- 黄石公授与张良的兵书是什么 真的是《太公兵法》吗
- 马谡按照兵法行事,为什么还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