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韩愈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二 )


【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韩愈有哪些作为与成就?】韩愈文章的再一个特点是不仅真率大胆,而且慷慨激昂,忧愤甚广 。从韩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 , 别具风概 。例如《杂说》对于人材不为世用所发的不平之论,《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也是宣传选拔人材的一篇宏论 。所谓“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云云,这正是韩愈对于国家用人的殷切希望 。《送董邵南序》更是一篇悲歌慷慨的文章 。韩愈自己是屡试而不得志于有司的,所以对于文中的董邵南“不得志于有司”,便感同身受,无限叹惋 。悲歌慷慨,发自肺腑 。
韩愈还有一篇类似俳谐而实质是抒发才高见屈、忧愤甚广的文章《进学解》 。历来的论者都说此文源于东方朔的《答客难》和扬雄的《解嘲》,《新唐书》本传也说他“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其实这篇文章的意义要比“自喻”广阔得多 。其中有“自喻”,却不仅是“自喻”,主要还是宣传选拔人材的观点 。
韩愈文章的另一特点,是不但真率、大胆、慷慨激昂 , 而且还写得自然随便、如话家常 。这类文章和他的《原道》《原性》诸篇的面貌不同,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促膝谈心 , 无所拘束,生动活泼 。《与崔群书》《与孟东野书》《答崔立之书》《题李生壁》等,都属这类作品 。例如《与崔群书》先说自己对崔群为人的认识,中发贤者不遇之叹 , 后讲自己困穷之状,是一篇感慨很深的杂文 。
在韩愈看来,崔群是他平生交往之中一个没有缺点的朋友 。但是,对于这样的朋友也有人怀疑 。于是韩愈十分感叹 , 他说:“自古贤者少而不肖者多,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 。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 , 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邪?未可知也 。”由崔群之贤,说到贤者不遇,而不贤者反而得势 。这样的文章很像司马迁的《伯夷列传》 。刘大魁说:“公与崔最相知,故有此家常本色之言,中间感贤士之不遇,尤为郁勃淋漓 。”“感士不遇”本是历代文章的一个传统题目 , 韩愈这段文章是比“感士不遇”之文涉及者更为深广的 。

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韩愈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文章插图
韩愈为文的又一特点是突破传统写法 。例如墓志铭这一文体,在韩愈笔下 , 便颇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样,甚至“一人一样”(李涂《文章精义》) 。与墓志近似的文体,还有哀祭之文 。这类文字韩愈也有独创,不同寻常 。例如《祭河南张员外文》,茅坤就评为“奇崛” 。姚范以为“他人无此” 。刘大櫆也说:“祭文退之独擅 。”至于《祭十二郎文》,曾国藩虽然认为这类文章“究以用韵为宜”,但他又说:“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 。”就是说,韩愈之写祭文,也是变化不测的 。
韩愈文章之别开生面者 , 还有送序一类 。在唐代,送序之文是常见的文体,前辈作者如王勃、陈子昂、李白、任华,所为送序,都很出色 。但从多数文章的写法看,大抵不出一种格式 。先叙离情,后缀风景,情致物态,尚似六朝 。林纾所谓“狃于六朝积习”者,即指此类 。但到韩愈笔下,送序之文就多种多样了 。
韩愈有的送序之文几乎通篇议论 。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林纾曾说:“韩昌黎集中无史论,舍《原道》外,议论之文,多归入赠序与书中 。”例如《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曾国藩就看作“条议时事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