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推理吧|综艺市场掀起「头脑风暴」( 二 )


在邱越看来 , 单本剧式更为流行的推理综艺中 , 连续剧式无疑是新鲜的视角 , 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也明显更大 , “当你有了一个更好的想法 , 你就无法退回到只是差不多的选择” 。

这的确令人兴奋 , 但知易行难 , 各种挑战立刻摆在眼前 。
首先在故事层面 , 相比单本式推理节目 , 连续剧式综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 。 《开始推理吧》的悬念起始于红衣人坠楼 , 最终想要表达怎样的真相 , 这就要梳理出“因”与“果”的关系 。 在故事的大框架确定后 , 新的人物和一个个案子是让骨架更丰满的血肉 , 故事与故事之间要彼此衔接呼应 , 同时是层层递进的逻辑 , 能够为最终的谜底做铺垫 。
这对编剧的要求非常之高 。 据了解 , 《开始推理吧》的编剧在每一期故事之前就有4-5次讨论 ,而在确定故事、拆分线索的流程环节 , 也会讨论3-4版 , 因此呈现出来的每一个案子背后都有着8-9次的“推翻再重来” 。

其次在制作层面 , 由于故事“复杂”了 , 内容“丰富”了 , 制作起来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
不同于很多在棚里录制的综艺 , 造型独特的11号公寓楼给了节目一种全新的故事架构方式 。 一方面公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 , 浓缩了现实世界里的诸多元素 , 能让故事有深度发展的土壤;另一方面 , 公寓的地理位置约束 , 也给容易过度发散的推理故事画了一个范围 , 让所有的剧情凝聚在这里 , 不至于散掉 。



场景之外 , 嘉宾的选择与呈现对推理综艺也有一定的加成作用 , 是否能够对线索做出快速反应、嘉宾之间能否碰撞出火花以及导演团队能否找到艺人的独特定位 , 这都会对节目效果产生影响 。 《开始推理吧》每个角色的设定都会结合艺人的兴趣和想法 , 不同角色的创作都有着与艺人深度沟通的过程 。
最后在用户层面 , 因为连续剧式综艺在国内相对而言还是一种新鲜的模式 , 如何平衡逻辑推理的难度、以及如何满足核心推理受众和泛娱乐受众的需求 , 这都是主创团队在上线之前审慎思考的问题 。
据邱越介绍 , 上线之前 , 《开始推理吧》面向硬核推理玩家、泛娱乐大众、艺人粉丝等不同群体的反馈进行了五次的修改调整 , 最终播出的第六版是综合了多方意见的版本 , “让核心玩家和泛娱乐大众都能各取所需” 。

体现在节目中 , 第三个案子“巨好家庭”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线和多重的作案手法 , 为推理用户带来了参与感及刺激感;对于泛娱乐大众而言 , 嘉宾不经意的抛梗接梗 , 后期制作的三维、二维动画 , 也平衡了节目的严肃性 , 帮助了泛娱乐用户更好地理解案件走势 。 在社交平台上 , 也能明显看到不少观众在自发更新自己的推理思路、整理人物之间的关系 。
虽然“工作量指数级上涨” , 但从数据反馈来看 , 《开始推理吧》也展现出了观众对连续剧式综艺的热情 。 据灯塔舆情热度榜单 , 第三案播出后 , 《开始推理吧》当日热度突破316114 , 位居热度第一名 。
“原来时隔一周更新一期综艺 , 观众需要观看前情提要部分去复盘 , 但这档节目的前情提要和预告的部分跳过的比例更高 , 这意味着观众是连续看的 。 ”邱越表示 。



归纳下来 , 连续剧情式综艺相比单本式更创新、难度也更大 , 聚焦到《开始推理吧》 , 其做好的关键在于设置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之后 , 无论是场景、嘉宾还是线索都是围绕着大的故事创作 。 从结果来看 , 这样的创新表达也为推理赛道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