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这就是街舞:王一博输刘宪华56分,失利原因有三,两个是内娱顽疾( 二 )



由此不难看出 , 对于王一博来说 , 如何让尼尔森这样的舞者敞开心扉才是接下来的当务之急 。
取悦于观众
虽然王一博战队惨败了 , 但也不乏舞者为其鸣不平 , 指出王一博战队的长处 。 不过个人更认同马晓龙的看法 , 舞者可以跳自己有共鸣的舞蹈 , 但也要兼顾到观看的人是否也有共鸣 。 要知道这次投票的是专业舞者 , 如果连专业舞者都get不到的点 , 普通观众就更不可能共情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怀了 。

说到这里 , 不禁想起了国内娱乐圈的一个怪现象 。 很多流量歌手的音乐专辑销量都异常惊人 , 但却罕有高传唱率的歌曲 ,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专辑销量惊人这一点很好解释 , 但凡对饭圈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 , 这是粉丝通过氪金、集资进行打投的结果 。 至于歌曲的传唱率不高 , 则多少有些类似王一博战队的舞蹈了 , 没有做到取悦于观众 。

相当一部分流量歌手在创作音乐时显得过于盲目自信 , 认为自己觉着好听 , 那么大众自然而然就会认同 。 实则大错特错了 , 例如参加了两季《我们的歌》的小鬼(王琳凯) , 几乎是每首歌必加Rap 。 或许在小鬼看来一首歌没有了Rap就等于没有了灵魂 , 可观众并不见得是这么想的 , 所以《我们的歌》播出时网上的吐槽之声从来就没有断过 。

实际上这并不是最可怕的 , 最可怕的粉丝的维护 , 甚至造成了华语乐坛的内卷 。 当有人批评流量歌手的歌不好听时 , 立马就会有粉丝跳出来 , 反过来指责批评的人不懂音乐 。 这是比较客气的 , 大多数粉丝则会直接扣帽子 , 把批评者定义为收了钱的黑子、哗众取宠的喷子等等 。 于是内卷就出现了 , 在粉丝的吹捧之下 , 流量歌手误以为自己的歌真的是大获好评了 。 殊不知专辑惊人的销量只是用来炫耀的数字 , 真正听过的人根本就寥寥无几 , 本质上只是虚假的数据而已 。

另一面由于流量歌手的大行其道 , 继而挤压了实力派音乐人的生存空间 , 导致好的音乐往往无法被大众所知晓 。 如此一来 , 华语乐坛自然就会走下坡路了 , 一年到头也出不了几首好听的歌曲 。
赶场式的工作模式
在点评王一博战队的五人齐舞时 , 彰英特意提到了练习的时间比较少 ,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人不齐 , 缺席者是显而易见的 , 大概率会是王一博 。 不要忘了王一博可是乐华的艺人 , 按照杜华的性格一定会让王一博发挥出最大的商业价值 , 这是有例可循的 。 去年同是乐华艺人的李汶翰参加《我就是演员》时 , 当场被于正点破同时轧着另一档综艺节目《追光吧!哥哥》 , 场面一度相当尴尬 。

实话实说 , 像李汶翰这种轧综艺、轧戏的行为在娱乐圈早就屡见不鲜了 , 为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最多的钱 。 可凡事皆是有利有弊 , 多赚了钱是不假 , 但参与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就不能够保证质量了 。
【王牌对王牌|这就是街舞:王一博输刘宪华56分,失利原因有三,两个是内娱顽疾】
以拍戏为例 , 要想达到演什么像什么的水准 , 开拍前体验生活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 因为只有亲身体验了角色的生活环境 , 才会留意到一些难以被发觉的细节 , 而角色塑造得是否成功恰恰取决于细节 。 但这显然与“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最多的钱”的理念相冲突 , 于是体验生活这个环节在流量艺人这里自然就被摒弃掉了 , 取而代之的是紧锣密鼓的赶行程 。

李汶翰尚且如此 , 王一博作为乐华的一哥 , 恐怕行程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 不仅如此 , 王一博也应该是《这!就是街舞》四位明星队长中最忙碌的那一个 , 毕竟眼下正是其流量最如日中天之时 。 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 , 不难猜想出王一博与舞者们共同练舞的时间必然是极其有限的 , 一旦一时间没有好的创意肯定拿不出好的作品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