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故事典故,二十四孝分别指的是什么?( 四 )


二十、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
二十一、啮指痛心
曾参(约前505一前436),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里穷,他常入山打柴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怎么办好,看曾参还没有回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于是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
二十二、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 。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 。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 。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 。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
二十三、芦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 。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 。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 。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 。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 。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在一儿单,母去三子寒 。”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 。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
二十四、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有诗赞曰:亲疾鹿乳医,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
二十四孝里面也有好多现代应该排斥的愚孝,就比如:埋儿奉母,郭巨为了他老娘竟然埋掉自己的儿子,孝顺是过头了,要是当时没挖到金子,他儿子的小命也就完蛋了 。这难道是孝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