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凤坡庞统之死,庞统怎么死的,庞统惨死落凤坡的故事( 二 )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
在隆中对策中,诸葛亮对荆州甚是看好,在他眼里荆州的地位与益州同样重要,有了荆州,才能与益州实现钳形攻势 。在之后刘备伐吴的主要目的就是重新夺回失去的荆州,而赵云、黄权等人都极力劝阻刘备不要伐吴,力陈伐吴之害,刘备执意不肯 。刘备向来能听从群下的建议,为何在伐吴这个问题上,却不听众劝,一意孤行呢?史书对诸葛亮是否赞成伐吴并无明确记载,那么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诸葛亮赞同伐吴,因为荆州是隆中对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容有失 。不难看出,庞统对隆中对中的“跨有荆、益”,两只拳头打人是有自己看法的 。当然,并不是诸葛亮不能听取他人意见,只是对于隆中对策,诸葛亮希望别人在自己的意识下执行,会更好的发挥众人的所长,隆中决策是整个战局的指导方针 。至此,这就为二人之间的无形的矛盾,和庞统的死,埋下了祸根 。
庞统的第一次“自救”庞统与诸葛亮之间,必然要有一人要追随刘备入蜀,因为庞统对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有着自己的看法,所以诸葛亮没有追随刘备入蜀,而留下镇守荆州 。这还不够,刘备手下的重要将领关羽、张飞、赵云等也都留下镇守荆州 。这一来让刘璋放松戒备;二来可见诸葛亮对荆州是多么的重视啊!入蜀是危险的,弄不好会葬身此地 。庞统很”幸运“,随刘备入蜀,黄忠、卓膺等也随同入蜀,在别无其他重要将领 。
在整顿好一切以后,刘备信誓旦旦地开进即将属于他的益州 。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今四川绵阳东)相会,在刘璋给刘备准备的宴会上,庞统献策说:“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但是刘备并没有同意这个策略 。刘备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如果是诸葛亮,他一定是不会献此策 。早在曹操南下荆州时,刘备过襄阳,诸葛亮就曾提议攻打刘琮,但是刘备“不忍”,或者说是仁义观念束缚着他 。刘备在荆州十余年,都没敢对刘琮轻举妄动,更何况现在呢?
庞统大概可能也知道这点,但这又是绝好的机会,庞统不想错过 。倘若刘备采纳了这个计策,那么庞统可能就不会死,或者能立下更为卓越的功劳 。没办法,错过了,这样庞统失去了“自救”的第一个机会 。
之后,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今广元市青川县)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 。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今四川广元西南) 。但他并未立即去进攻张鲁,而是停在葭萌,“厚树恩德,以收民心” 。
庞统的二度“自救”建安十七年(212),曹操率军东征,孙权向刘备求救 。年十二月,此时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 。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 。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
对于这三个计策,刘备认为上计有些操之过急,不敢冒这个险;下计尽管没有后顾之忧,但是白白的耽误了两年的时间,下计不可取;那么只有中计了,刘备认为中计比较适中,恰到好处,于是赞同了中计 。倘若刘备选择了上计,那么庞统就又有可能不会死 。没办法,刘备选择了中计 。这样庞统的最后一次“自救”机会也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