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字古文怎么写( 二 )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
竹子
(哲理诗)
泥土里,
收集拼搏的语言 。
憋不住,
给大地开一个眼 。
冒尖了,
既虚心又委婉 。
做一次总结,
继续向上伸展 。
一朵绿色的云,
和太阳把理想畅谈 。
3.“竹”字的古代写法是什么竹与中国文字结缘最早 。
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号 。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竹”的象形符号和与竹有关的文字 。
古人以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 。大教育家孔子勤于读书,把牛皮绳多次翻断,被人们作为“韦编三绝”的佳话传颂 。
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里,人们皆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 。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以及《尚书》、《礼记》、《论语》等经典,都写在竹简上 。
由于竹简的利用,使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也因竹简而被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
个扬州“个”园就是因为“个”字长得像竹子,所以起名为“个园” 。
4.写竹子的古文虚怀千秋功过,
笑傲严冬霜雪 。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徐庭筠 《咏竹》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其中非常经典的两句后人改作"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5.带竹字的古诗词和翻译
《咏春笋》唐.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
译文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
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
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
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 。
赏析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
写出了诗人爱护竹子的心情!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