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 。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
《劝学篇》开宗明义地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意谓学习应 持之以恒,不可中辍 。他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 。”意思是说青色染料是从蓝色染料中提取出来的,却 比蓝色的颜色更深;冰是水遇冷后凝结起来的,却比水冷 。通过
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博学深思,加以总结提炼,就能够超越前 人,后来居上 。他又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吾尝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 。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意谓有了知识,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就像行千里路借助于车和马,过江河借 助于船和桨 。
荀子认为,学习的成效来源于辛勤的积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骇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楔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按 。”只有积土成山,风雨才能从那里兴起;只有积水成渊,蚊龙才能生长;只有积善成德,才能自得神明,具备圣心 。所以只有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能到达目的地;只有一条一条的涓涓细流,才能汇成万顷波涛 。骐骥那样的好马一跃也不会十步,驽马走出十驾,功效就在不舍 。用刀刻物停下来,朽木也不会折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玉石,也能雕刻成功 。
荀子认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急不躁 。他举例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螫,非蛇膻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蚯蚓虽然无爪无牙,无筋无骨,却能上食泥土,下饮黄泉,原因是其用心专一;而螃蟹八脚而且有两个大钳,却只能住蛇的洞穴,原因就在于心躁 。苟子总结性地指出:“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憎憎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没有专默精诚,不去埋头苦干,就不能明辨是非,就不会有辉煌优异的成绩 。
荀子还强调学以致用 。他说:“不闻,不着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
意谓学习本身有它广泛的内涵,应具备“闻”“见”“知”“行”四要,只有学以致用和付诸实践,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荀
子还特别强调“学莫便乎近人”及“隆礼”,要亲近良师益友,要正身慎行,注意道德修养,做到“权利不能倾,群众不能移,天下不能荡” 。只有全粹精一的德操,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
荀子的《劝学篇》是关于学习的名篇,文中反复说明学习的 重要性及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强调学习是人们思考问题,认
- 什么是孤寡老人 什么是孤寡老人后的作文
- 这世界需要你 作文 这世界需要你作文800
- 时间像什么 时间像什么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 玉米产地 玉米产地主要在哪个省
- 膏方的作用 膏方的作用主要有
- 白杨这篇课文 白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如何经营药店 如何经营药店作文
- 端午节的由来100字 端午节的由来100字左右作文
- 以 四有好老师 标准严格要求教师 树立四有好教师标准
- 我们的歌|《我们的歌》难以比肩“好声音”,本来热度就低,看录播回放还需要充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