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引导类作文怎么写( 三 )


四、赏识成功 , 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 。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 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 ,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 。这样 ,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作文课后 , 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 , 张贴在教室里 , 让学生相互阅读 ,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 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 , 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 。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
3.中考五大写作主题教育引导类有哪些1、显现法 。
又叫直接法 , 它是在文章的某一部位 , 用明确而简练的语言 , 直截了当地吧主题表述出来 。应用文大都采用这种方法 。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题中见意 , 就是在标题中直接点明主题 。2)开宗明意 , 就是开门见山 , 在开头部分亮出观点、点明主题 ,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 然后再逐步展开阐述 。
3)文中点意 , 就是在行文中 , 当叙述或议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 在主体部分自热引出主要论点或中心思想 。4)篇末结意 , 就是在文章结尾处 ,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归纳主题 , 加深读者的印象 。
表明主题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大多数的应用文中 , 常常是开头点题 , 结尾重复强调 , 做到上下呼应 , 首尾圆合 。
2、对比法 。又叫比较法 , 是通过文章不同侧面或不同性质内容的对比来揭示主题 。
1)抑扬法 , 指对于要表现的人、事、物采用有扬有抑的方法 , 形成鲜明的对比 , 以突出主题 。2)疏密法 。
疏 , 指疏笔 , 即略写;密 , 指密笔 , 即详写 。通过略写和详写的鲜明对比 , 使文章主次分明 , 中心突出 。
凡与主题关系密切 , 就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 , 就略写 。
4.怎样的教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作文教育与人生
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 , 细细读来 , 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
在《教育与人生》中 , 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 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 , 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 。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 , 更是想告诉我们 , 在将来的教育中 ,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 , 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 , 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 , 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 。
《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 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 , 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 ,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 , 成为他自己 , 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 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 , 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 ,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 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 , 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考 , 如今 , 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 , 才发现叶先生的书 , 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 , “教”是前提、手段 , “不教”是目的 。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 , 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 , 多方设法 ,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 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 , 所谓“教” , 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 , 更是启发、引导 , 培养能力 。所谓“不教” , 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 , 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 , 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 。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