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古代字怎么写( 二 )


3.元日古代的格式写法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 , 取材于民间习俗 , 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 , 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 , 饮屠苏酒 , 换新桃符 , 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 , 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 , 这种习俗古已有之 , 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 , 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 , 每年正月初一 , 全家老小喝屠苏酒 , 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 , 挂在门框上 , 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 , 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 , 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 , 承接前面诗意 , 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 , 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 , 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 , 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 , 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 , “新桃”省略了“符”字 , “旧符”省略了“桃”字 , 交替运用 , 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 , 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 , 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 , 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 , 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放鞭炮
4.关于古代宋朝过春节的作文三百字宋代的农历除夕夜 , 据《梦粱录》的记载 , 人们要“净庭户 , 换门神 , 挂钟馗 , 钉桃符” 。贴门神和钉桃符 , 主要是为了驱邪避灾 , 祈求新年好运 。门神原先用的是古代传说中能打鬼驱邪的钟馗 , 北宋末年则以唐代名将秦琼、尉迟敬德代之 。人们还贴年画 , 以增添喜庆气氛 。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 , 当时出现了木版年画 , 便于人们购买张贴 。宋人还有除夕夜守岁的习俗 。《东京梦华录》载:“士庶之家 , 围炉团坐 , 达旦不寐 , 谓之守岁 。”袁文的《瓮闲评》评论说:“守岁之事 , 虽近儿戏 , 然而父子团圆把酒 , 笑歌相与 , 竟夕不眠 , 正人家所乐为也 。”
宋代农历正月初一 , 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 , 爆竹便响彻天空 。不仅宫中爆竹山响 , 要举行隆重的元日朝贺礼 。寻常百姓也竞相燃放爆竹 , 开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动 。同僚亲朋之间拜年时 , 要赠送名刺(即名片) 。如果自己不能亲往朋友家拜年 , 要派人骑马到每一位朋友家 , 连呼数声 , 留下一张名刺 , 表示已前来拜年 。节日里还有大量的娱乐活动 。如北宋东京 , 元旦放假三天 , “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皆结彩棚 , 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袜、靴鞋、玩好之类 。间列舞场歌馆 , 车马交驰” 。入晚“贵家妇女 , 纵赏关睹 , 入场观看 , 入市店饮食 , 惯习成风 , 不相笑讶”(《东京梦华录》卷6) 。南宋的临安 , 元旦入夜 , 还有放烟火、赏灯等许多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