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介绍平利的特产作文四百字平利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寓“平安吉利”之意,女娲娘娘曾在此炼石补天、抟土造人 。
境内山川相间,平畴沃野,森林茂密,气候温润,优美的生态自然景观与秦楚地域文化、湖广移民文化相得益彰,是一方宜居宜业的宝地 。就美食来讲,因其植物种类纷繁,动物食材多样,人口南北交汇,在漫长的历史文明更迭交替中,衍生出了丰富的平利味道 。
平利饮食文化历史悠久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并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
境内发现的兴隆寨村吊蓬沟、西河魏家坝和田家湾等多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以及新石器时期石凿、石斧、石棒、彩陶片等劳动、生活用具,就是鲜活的历史见证 。据《廪君巴山豆》记:“炎黄战争时期,廪君巴氏钻空隙迁到大巴山北坡的小巴山(海拔1549米,在今平利县境),山上有种野生豆结角很繁,廪君叫巴氏族人烧荒山撒豆子,从山顶滚石头将山坡土打破皮,秋后豆子大丰收,补充了巴氏的食物,廪君给起名为‘巴山豆’ 。”
多元的民俗文化,与多样的地理风貌造就了美食发展的多样性,使得饮食进化为一种文化和礼仪的象征 。在平利,待客多以吃好为重,客人到家,邻里相见必问你吃饭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档次也在逐步晋升 。
过去稀少的晏席便有“四大(碗)六小(盘)”、“八大件”(先上6~10个凉盘,再轮流上4蒸4炒大碗或大盘)、“五马踏四营”(1炖4蒸4炒)、“海参头”、“鱿鱼头”、“墨鱼头”(均插入“八大件”),这些美食现已普及 。有的餐桌更讲求菜的花样、色泽、形状、香味,时兴甜、酸、麻、辣,罐头鲜果入席 。
酒也名称繁多,可分高度、低度、饮料三大类 。乡下人待客更为丰盛、厚道,在保持“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十大碗”席面的基础上,也讲求营养和口味 。
就是陌生人路过到家,也待以纸烟、香茶,诚恳留餐 。人们主张“宁穷一世,不穷一时”,“在家不行春风,出门难得春雨” 。
待客何以今胜于昔?皆因“礼义出于富裕” 。平利传统宴席中的诸多美食都是就地取材,结构单一,像凉菜中的拌鱼腥草、拌落日凌、蒜泥烧青辣子、蒜泥烧茄子、蒜泥砸嫩花椒、红豆腐干、白豆腐干、神仙豆腐;炒菜中的酸菜豆角米、洋芋干炒腊肉、干竹笋炒腊肉、渣辣子、半边菜、水芹菜、蕨菜、薇菜、野油菜、刺头儿、红薯杆、萝卜叶、豌豆尖、南瓜苗等;炖菜中的清炖蘑菇鸡当归炖乌鸡、山药炖鸡、苦菜炖腊排骨;蒸菜中的粉蒸肉、什锦蒸盆、蒸条子肉、蒸肘子、粉蒸鸡、焖子、澄沙肘子、腐乳肘子、甜酒糟肉、清蒸鸡蛋卷 。
这些菜做起来简单,品尝起来却是味道十足,让人在感受到敦实厚重的人文气息,领略到农耕饮食文化精萃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劳作一天的先民与家人围坐,品尝这些五味杂陈时,那种莫大的满足和温馨 。也正是这些美食,成为古时节日婚嫁聚会上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纽带 。
人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划拳猜令、吆五喝六,在热烈的氛围中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图画 。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让平利积淀了博大精深的美食元素,像平利广袤的富硒土地,含蓄、低调,默默地支撑着子孙万代在传承中积累,在积累中创造,在制作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美食最终花样翻新,匠心独运 。
派生出了炒、爆、烹、炸、煎、贴、烧、焖、煨、烩、炖等几十种做法;在味道上,也兼具甜、酸、苦、辣、咸等风味 。如今的平利正结合地方食材特色和饮食文化,以绿色为品牌,研究开发新菜品,将富含农作物、富硒蔬菜、富硒肉类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陕西名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