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的发展和现状怎么写( 二 )


三类城市:主要指中等城市,受其经济发展制约,其商业辐射能力较前两类城市弱,商业业态主要以满足本地消费者为主,除应建立几个大型的商业设施外,主要以中、小型网点为主,在这类城市中,商业的“零散度”应较前两类城市高 。
3.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8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 。
一、百货商店 目前中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 。从市场形势看,大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1.经济效益日益下滑 。
虽然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减亏效果也不甚理想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1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9% 。
2.同业过度扩张竞争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 。
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 。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各商家把利润降到最低限度 。
大量对利润率预期较低的小零售商使行业的收益水平进一步恶化 。3.不同商业业态竞相挤占市场份额 。
各种不同商业业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 。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中增长最慢的10家企业,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货店,均为负增长;50强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过去由百货店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 。
同时,与传统百货店具有类似特征的集体商业的市场份额也呈现下滑趋势 。4.市场缺乏热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 。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对档次较高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步减弱 。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
二、连锁超级市场 1.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广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 。
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长53% 。
上海连锁业“三巨头”—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分列全国零售业10强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 。连锁超市将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 。
在地区分布上,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 。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店铺数量占到总数的1/3以上 。
2.竞争激烈,连锁超市业进入整合时期 。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 。
从2000年的销售额看,中国连锁超市的龙头企业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仅及沃尔玛的1/80 。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