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伴奏形式怎么写

1.京剧的伴奏分为哪两种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 。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 “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 。
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 。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 。
2.怎样形容京剧伴奏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 。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 。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 。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 。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 。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 。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散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反二黄,反西皮,高拨子等 。
3.怎样伴奏京剧音乐是戏曲必不可少的,它包括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文武场面的伴奏和过场音乐等 。京剧伴奏是全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自始至终联系剧情的纽带,在剧中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掌握节奏的作用 。
传统京剧中,伴奏的乐队称为 "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 。
1 . 文场
文场即 "管弦乐" 。京剧最初形成时伴奏乐器很简单,仅有京胡、月琴等三大件 。随着艺术日趋完美,才逐渐丰富起来 。乐器有:
京胡:这是京剧文场中的主要乐器,从西域传入中原,音色清脆,表现力极强 。
京二胡:用二胡为京剧伴奏,始自梅兰芳排演《西施》的 1923年,丰富了低音区 。
月 琴:这是为老生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节奏明快,补充了中音区 。
三弦:在未突出月琴之前,三弦很重要,是文场的三大件之一 。笛子:是管乐中的主要乐器 。有些昆曲剧目专用笛子伴奏 。
唢呐、海笛 : 由于二者的音质和音色不同,唢呐一般用于伴唱,海笛一般用于乐曲 。京剧中的鸡鸣、鸟叫、马嘶之声都用这二种乐器摹仿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改革,乐队中加进大阮、中阮等,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