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句⑤中,“燕国见陵之耻”是一个偏正短语,在句子中作主语,这个短语的定语“燕国见陵”是一个被动短语,“见”是一个表被动的语言标志,但它只是整个句子的一个定语,从被动句的定义来看,只有整个句子的谓语有被动意味,才能算是被动句,这个句子,怎么能说是被动句呢?
在句⑥中,“周公之被逮”是一个主谓短语,中间用“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个主谓短语是一个被动短语,但是这个被动短语仅仅是整个句子宾语部分(主谓短语作宾语)中的主语(主语又是一个主谓短语),同样不能说整个句子是被动句 。
综上所述,之所以把这三个句子误认为被动句,是因为只看到了句子的局部有被动的成份,而没有从句子整体来加以分析 。这样做,混淆了被动短语和被动句的区别,将被动短语也当作被动句来对待了 。这容易引起语法概念的混乱,不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参考地址:/zxyw/Html/jxwz/.Html
4.语文古文的被动句如何判断一、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而表示判断的语句,有时也使用判断词“是”,但多数时候是借“者”“也”“为”“非”等词表示判断 。
二、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八种形式:用“于”字表被动、用“见”字表被动、用“见……于”表被动、用“受……于”表示被动、用“为”字表被动、用“为……所”表被动、用“……为所……”表被动、用“被”字表被动 。
三、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等 。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奚、曷”等 。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
4.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介词宾语 。
四、成分省略: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古今汉语都有省略,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常见的省略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和介词后的宾语 。
五、词类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
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一下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两种倒装句和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在考题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 。
谓语前置是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如,“甚矣,汝之不惠” 。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语言现象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的句子,多在后面加“者”字,主要有三种格式:“中心词+之+定语”“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 。
如曾考过的“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何用姓字为?”考查的都是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有: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如……何(译为“对……怎么办”)、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无以……(译为“没有可以拿来……的”)、其……乎(译为“难道……吗?”)、得无……乎(译为“恐怕……吧”)、无乃……乎(译为“恐怕……吧”)、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孰与(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与其……孰若(译为“与其……哪如……”)、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
- 催弦拂柱与君饮下一句 催炫拂柱与君饮
- 感恩简短的十句话 感恩简短的十句话一年级
- 不如自挂东南枝 不如自挂东南枝上一句
- 顶真句大全 顶真句大全优美风景
- 周深|周深凭新《跑男》再圈粉,不仅综艺感收获好评,还带火了4个金句
- 生旦净丑的意思 生旦净丑的意思和造句
- 姜昆|马三立被侯耀文当众喊孙子,因姜昆一句话不再上春晚,并直言他不行
- 适宜的意思 适宜的意思和造句
- 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后一句,是什么?
- 诀别诗歌词 诀别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