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记录怎么写

1.审计师考试之审计底稿记录怎么写按照审计准则的说法 , 审计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 , 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底稿本质就是记录 , 势必会传递着相关的信息 。底稿如果像个阳光美男 , 可靠 , 亲切 , 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亲近和相信 , 能做到这一步 , 那底稿显然是得分高出很多 。
底稿传达的信息务必须要可靠 , 这不仅关乎到审计质量 , 放在外部监管人员的眼中 , 这也体现出执业水平之高低 , 进一步影响了外部检查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决定了很多事情 。
一、审计和底稿记录的逻辑
这事得先从审计说起 。按照准则的说法 , 审计的目标就是对鉴证对象发表鉴证意见 , 再采用文学的分析方法 。这句话里至少包括了两个主体--鉴证对象和鉴证意见 。具体言之 , 鉴证对象就比如专业术语里常说的认定 , 鉴证意见就是审计建议、审计意见 。那么 , 审计程序就是需要串联起着两者 , 而底稿 , 就是记录起这个串联的过程 。
既然是鉴证 , 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标准 , 必须有了标准 , 才有意见 。这也是意见的权威性的来源 , 古语云:师出有名 , 意喻着出师发表意见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 。而评估标准就是鉴证意见说服力之来源 , 这也是鉴证意见的出师之名 。
所以审计的逻辑关系应该是这样的:业务事实——鉴证对象(管理层认定)——评估标准——鉴证意见 。推之 , 底稿记录也应当遵循于这个逻辑 。
二、审计底稿记录怎么写?
既然提到逻辑 , 不得不提古希腊哲学的三段论推理 , 它包含大前提 , 小前提 , 以及结论 。然而这毕竟太大太远 , 我们只需要聚焦于底稿怎么写——但是 , 这个思路我觉得可以借鉴 。可以把他当做这个是一个从世界观到方法论的过程 。
第一部分是记录和讲述一个客观事实的存在 。最常见的角度无非是实物流、单据流、现金流三个角度来描述一个交易行为或者账户余额 , 基本上这三个维度 , 再加上方向上(买入或卖出)的区别已经能够标记出大多数的经济业务(除了一些复杂的金融工具或者衍生工具) 。比如货到发票未到、发货已经开票但未签收、款项已支付但是货未到等等 。这个是大前提 。
第二部分是管理层会对业务自己的一些了解 , 这些了解通常反映在账簿或者企业自身的会计记录当中 。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底稿中摘抄下来或者标注说明 , 这才是我们的鉴证对象——针对某一笔具体的业务在认定层次的信息 。
第三部分是评估的标准 。对于标准的适用无异议的 , 通常可以省略 , 如果有特别的情况或者比较复杂的情况 , 最好还是在底稿中引用出来 。便于其他人——底稿复核者、底稿监管者、底稿继任者等——更好的明白 。
第四部分是鉴证人的鉴证意见 。大的方向就是两类 , 同意或者不同意 。同意通常意味着经过了对事实的了解 , 对于管理层认定的了解 , 最终认可了管理层的认定(会计分录或者账簿);不同意的话 , 通常会记录不同意的考虑 , 以及我们认为这个业务应当是如何的被正确考虑和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