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三维目标怎么写( 三 )


(图片3)一、对“语文素养”的认识“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 , 《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 。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 ,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 , 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 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
语文课程标准 , 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 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 。(图片4)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表达 ,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
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 。
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 。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 。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 , 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 。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 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 , 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一句话 , 语文素养是整合的 , 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图片5)二、对“三维目标”的理解1.知识和能力目标 。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 , 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 特别是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 , 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
如 , 阅读教学 , 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 , 领会中心思想 , 有一定的速度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 注重情感体验 , 有较丰富的积累 , 形成良好的语感” , 此外 , 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 , 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 , 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 , 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 发展思维能力 ,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图片6)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 “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 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
“过程” , 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 , 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 , 在过程中学习 ,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
“方法” , 应该是具体的 , 而不是抽象的 , 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 , 技能的训练 , 情感的体验 , 审美的陶冶 , 如影随形 , 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 , 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