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怎么过的写一段话( 二 )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 , 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 , 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 , 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 , 等等 。迄今为止 ,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 ,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 , 当地人民伤其死 , 便驾舟奋力营救 , 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 , 但多为蛟龙所食 , 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 , 外缠彩丝 , 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 , 系长命缕 , 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 , 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 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 , 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 , 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 。到了唐宋时期 , 粽子已极为有名 , 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 , 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 。粽子有不少花样 , 有南北之别 , 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 , 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 , 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小小的粽子 , 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 , 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 , 此种习俗源于一 种信仰 , 即:五月为“ 恶 月”  , 瘟疮蔓延 , 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 , 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 外婆家躲避 , 以逃脱灾祸 , 故称躲午 。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 , 因为五月酷暑将至 , 蚊虫滋 生 , 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 , 容易发生传染病 , 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 , 于是产生躲午习俗 , 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 , 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5.一年级我的端午假期写一段话50字楚国百姓哀痛异常 ,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 ,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 , 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 ,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 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 , 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 , 外缠彩丝 , 发展成棕子 。以后 ,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 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 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到端午节 , 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热闹的气氛 , 家家户户门前挂起了艾叶 , 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 , 还有各地举办龙舟竞赛的 。其中吃粽子是最常见的习俗了 , 粽子的形状不同 , 品种也不同 , 有红枣馅的 , 有肉馅的 , 又有豆沙馅的 , 还有蜜枣馅的……我最爱吃的要属蜜枣了 , 剥开粽叶 , 清香扑鼻 , 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圆圆的蜜枣 , 咬一口 , 甜而不腻 , 让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