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稳健性说明怎么写( 二 )


因为那样编出的财务报表不可能是中立的,从而也就不具有可靠性 。然而,一般都认为,相对于企业净资产的经济价值而言,稳健性会计的一个结果是企业净资产的系统低估(Watts,2003),而不同的来源都会导致资产低报 。
会计稳健性的第一项来源就是稳健的会计方法选择 。例如 。
来自某投资费用化选择而带来的资产低报,如研发支出的费用化;来自加速确认某种成本选择而导致的资产低报,如固定资产折旧中的加速折旧法和存货计价中的后进先出法 。这类资产负债中的净资产低报(也称作资产负债表稳健性,Beaver和Ryan,2000)往往会带来利润表中相应的减少(也称作利润表稳健性,Givoly和Hayn,2000),而资产负债表效应会在不同时期持续存在 。
举例说明 。无形资产的费用化会导致无形资产的整体低报,但利润表效应实质上却会在以后期间内转回,例如支出的资本化避免了当期盈余不会受到某些费用的影响,然而资本化的成本将会在未来期间被摊销 。
从而提高未来这些摊销期间的费用水平 。类似地,在加速折旧法下,早期计提折旧费用越高,后面期间计提的折旧费用就越低 。
这种会计稳健性现在经常被称为非条件稳健性,并且是在资产或债务产生之初就决定采用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 。而与将来好消息或坏消息的出现与否无关 。
经验表明,大部分非条件稳健性产生于税收和管制动机(Qiang,2007) 。从美国的情况看,公司所得税对稳健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加速折旧能够提前将折旧费用化,抵减应纳税所得,从而导致加速折旧法的盛行;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年代,很多公司对存货的发出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以缓解通货膨胀对所得税的影响 。
Ball,Robin和Wu(2003)认为,在成文法国家 。税收政策对会计稳健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
这也说明许多非条件稳健性会计处理方法之所以被采用,完全是出于对所得税和市场管制的反应 。非条件稳健性并非基于新的信息造成了资产价值的变化 。
而是由所得税和会计管制所诱致 。有些只有在会计准则强制规定时才可以观察到 。
因此 。非条件稳健性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是人们所需要的(Ball和Shivakumar,2005) 。
会计稳健性的第二种来源就是来自确认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及时性 。换言之 。
“与将坏消息确认为损失相比 。会计在财务报表中将好消息确认为收益时要求有更高的可验证性”(Basu,1997) 。
这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存货的成本市价孰低法和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这要求资产价值降低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确认,不管现金流量是否实现,然而资产价值的上升必须等到收益带来的现金流量实现之时 。
这种会计稳健性常常被称为条件稳健性 。有批评者认为,稳健性破坏了信息中立原则,但条件稳健性必须以在同期发生了经济损失为前提,并且及时地在会计盈余中确认经济损失,而提前费用化、建立秘密(超额)准备等均不被视为遵循了稳健性 。
因此与中立性并不冲突 。由于管理者比外部投资者拥有信息优势 。
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可能会偏离中立性原则,报告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隐瞒不利信息,条件稳健性则要求更及时地确认经济损失 。从而可以抵消经理的高估倾向,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
Ball和Shivakumar(2005)对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进行了明确区分 。并且他们还认为,由于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的混淆,使稳健性成为有争议的财务报告特征,实际上是条件稳健性增进了债务契约、报酬契约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使财务报表变得更加有用,其本身也成为重要的盈余质量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