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二 )


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 。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 。
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 。
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 。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 。
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 。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 。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
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 。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 。
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 。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
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 。
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 。“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 。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 。
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