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方案怎么写( 四 )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游戏的设计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 。
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观众,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了,不符合课标的要求,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因此,教师在制定游戏的规则时,要遵循全员参与性原则,让所有学生的都参与到游戏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
2.4 针对性原则 。小学生年龄通常在6岁-12岁之间,他们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活泼、好动,玩什么都有趣味,对什么都感到新鲜 。
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
游戏障碍的设置,要做到难易适中 。过于简单,就没有参与游戏过程中的紧张刺激,缺少了你追我赶的对抗性 。
反之,设置的障碍过于繁难,参加游戏的儿童认为高不可攀,无法通过,就会产生失望的情绪,两者都失去了数学游戏的原初意义 。由此可见,没针对性的游戏对学生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
3.数学游戏的具体设计数学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使用游戏的教学环节来看,有导入、新授、练习时的游戏;从教学内容来看,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的游戏;从游戏的表现形式来看,有猜想类游戏、活动类游戏卡片类游戏、表演类游戏等 。要设计一个数学游戏,首先要确定游戏的名称,接着考虑游戏的规则和过程,有些游戏还需准备一定的道具,或设计一些动作 。
如卡片类游戏需准备所需的卡片,表演类游戏需事先考虑好动作等 。游戏的设计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控制游戏的时间 。
如用在新课导入部分的游戏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影响到新课的学习;而用在练习时或复习课的游戏时间可以长一些,以达到掌握、巩固知识的目的 。下面以游戏的表现形式来举例说一说游戏的具体设计 。
3.1 猜想类游戏 。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
猜想类游戏除了在数与代数内容领域中运用,也可以在空间与图形等领域中设计 。如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后,可以这样设计猜一猜游戏:剪好各类三角形,用卡片挡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猜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
在这过程中,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自己猜想的根据,最后老师再打开遮挡物,揭示谜底 。通过猜想游戏,三角形按角分类的知识会深深的印在孩子的脑子里 。
在猜想类游戏中,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的语言要尽可能的突出挑战性、鼓动性,激起全体学生猜想的欲望,让学生积极思考,搜寻答案,达到教学目的 。3.2 活动式的游戏 。
以组织一项活动为载体,把数学知识寓于 。
7.小班数学教案如何写认识数字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2的形成,认识数字2,理解2的实际意义 。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
二、活动准备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2张,1和2数字卡片 。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2格,分别写上1和2的数字并剪开 。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2格,画上1和2的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