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字书法怎么写( 二 )


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 。”这里已经很明确的告知我们,唐以前就把我们现在称为“隶书”的书体名称定格了,只不过现在的隶书范围包含了“八分” 。
“八分”是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又称楷隶,指东汉中期出现的新体隶书 。关于这种书体的形成年代,蔡邕《劝学篇》说:“上谷王次仲初变古形”,六朝书家有“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等说法 。
这里的文献明确的是“楷法”,并非“楷书” 。蔡邕以善八分书著名,钟繇在对各种带随意性的八分书作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用蔡邕的八分对它们进行整理,去其隶书笔态,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书体,并加以推广 。
后人在此基础上,近一步建立了有关这种书体的规矩法度,最终形成了“楷书”这一书体 。古人认为“永”字的八种笔画的写法,是最基本的笔法,是一切汉字中点画的基本笔法,似乎只要掌握了这八种笔法就掌握了所有汉字的笔画的写法 。
其实不然,就以“点”来说,就有许许多多的写法 。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之”、“淳”、“信”、“交”、“字”、“充”等字的点,因结构不同,写法也各异;其次,永字无戈法 。
所以,虽然“永”字八法的写法是基本笔法,但是也不能概括一切字的笔画的写法 。故不能迷信古人称八法为“墨道之最” 。
“永”字八种笔画的笔法简介: 1.点为侧 何为侧?“侧”显然是一种笔势,并非用侧峰 。侧即斜下笔,笔势如鸟翻身飞下,又像高峰坠石,区别于篆书的圆点和隶书的方平笔点 。
笔尖侧向左,笔肚子向右,用笔锋收笔,形成一种左顾右盼之势 。其实并不是一切字的点都如此 。
侧因在各个字爱好所处位置不同,形态各异;并有圆笔、方笔之分,圆笔不露笔锋,外形圆润;方笔铺毫而进,露锋,转折时棱角鲜明 。2.横为勒 勒,古人解释为“悬崖勒马”或“勒缓纵以藏机”等等 。
勒是古人概括了横画的笔法和笔势的一种说法 。横画的运笔过程中有种涩劲,不能像平铺一直线,因此要求笔锋逆入平出,即抡笔逆上,转笔后蹲锋平出运行,到收尾时,驻笔后向上转锋后顿笔,挫笔回锋而收笔 。
方笔则顺毫蹲锋,平出往前运行,到收笔时驻笔转锋后成顿笔,挫笔回锋收笔 。在行笔过程中要时时勒住笔,古人形容为如“千里阵云” 。
在古人的作品中,也不是一切横画都是逆入平出的,如欧字的横画往往是笔锋顺入下按后平出,收笔回峰也不明显 。所以我们书写时应根据字的结构和风格而变化 。
3.竖为弩 古人解释为“如弩之发怒”,“弩弯环而势曲”等等 。竖画如弩,其形和势都颇相似 。
起笔时笔锋逆上停顿后用劲往下运行,到收笔停顿回峰收笔 。在笔锋自上而下运行时,笔杆因用力自然微倾向前而成涩笔 。
入笔、收笔都是上逆下逆如弩的两端成逆势 。然而这只是指中心竖直笔,特别是带钩的竖直笔而言 。
不带钩的中心竖画有“悬针”、“垂露”两种笔法 。所谓“悬针”如同悬吊着的针头,所谓“垂露”即似成椭圆形下垂的露珠,运笔时圆笔藏头护尾,护尾称垂露法,不护尾称悬针法,是写竖笔时回峰收笔所造成的两种笔势 。
方笔有方齐的也有成锐角的 。4.钩为趯 (tì) 俗称钩 。
古人不称钩而称挑或趯、剔,大约有三层意思:一是竖笔收笔回峰时即要为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