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云林@不可复制的江宏

丰厚的学养,诗书画并举,在海上书画圈,江宏的地位颇高。这几年,江宏则更如一位退隐深山的高人,非挚交不得见。但对江宏而言,“隐逸”并非是物理上的隔绝,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耐得住寂寞,是舍得间的平衡。
倪云林@不可复制的江宏
文章插图
草书 黄庭坚诗
看懂他,要从三面
曾经和江宏同席,人人都知江宏老爱喝茅台,酒量和酒品都是一等一。这份豪气,也是江宏山水画的鲜明的标志,这一点,在江南画家中其实少见。坚持骨法用笔的江宏凭借充满张力的线条撑起巨幅画作,传达着画家坚定桀骜的个性,而江宏自己又说:“我这样自信的人是有敬畏的。”敬畏什么?敬畏宇宙,敬畏程式(形式)。
世人作山水,用皴法来表现明暗向背,干湿浓淡、短长阔狭交织起来的皴法是丰富的笔墨,也是多彩的兴致和情绪。或许是骨子里讨厌那些繁缛的成规,以及对笔墨的深刻理解,江宏信奉一根线条就能成就一幅好画。说到线条,必然要说到书法。江宏说他不临帖,“只是写之前从古人留下的碑帖中解析一下字形和笔势。一旦写开,完全听自己的了”。
江宏作画,第一遍墨稿完全是线条,而且是完整的画。但如果画面只有线条,显然会面临“太空”的问题,江宏的“泼彩”由此而来。
书画,是一门生活的哲学,也是一门做人的哲学。
倪云林@不可复制的江宏
文章插图
苍江荡绿波
四十多年的老朋友、画家庄艺岭对江宏有一个精辟的概括,“要看懂他,有三面,所谓‘食、色、性’。”
庄艺岭说,江宏对吃讲究,中国几大菜系,从食材到烹饪方法,早年大家一起出去吃饭,若有厨房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江宏一定会毫不客气地指出。不说应酬话,这确也是江宏的秉性。笔下是千年山水,耳朵里听的是纯正的古典乐,“泼彩”是庄艺岭指的“色”。
从传统的画史而言,泼彩是外道的东西,是毛笔以外的绘画手段,所谓“掩映骨法”。江宏说自己原先是想全部都选色泼的;后来才加入水墨。当然,泼墨也可以当作是“泼彩”中的一种。泼彩可以淡彩,也可以浓彩,还应该可以是墨彩。为此,江宏有一本艺论集的名字就叫《兴高“彩”烈》,“关键是要‘兴高’,‘兴高’就能画出好作品”。
倪云林@不可复制的江宏
文章插图
秋色白帆
汤哲明曾评价前辈的作品:江宏画泼彩,显然是受到过些许刘海粟的启发与影响,但与海老的热抽象旨趣绝不类同。虽彩墨绚丽,却求清逸冷艳,无一丝烟火气,自是源于胸次与学养。江宏泼彩有一特殊处,在于画毕再泼,破坏成法。所欲全在尽去积习,绝处逢生。而其难能者,在于心无成法,纯出天然,目无全牛,点睛正在“兴高”二字,气韵所之,庶可近于自然。
这“兴高”便等同于庄艺岭所说的“性”,也就是所谓的“心性”。“真趣”“理趣”“天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阶段。“真”是孩提时代,童言无忌,画得自由自在,有自然天放的情趣。现在所能见的汉、魏晋壁画即是。“理趣”是成年时代,写实能力充分成熟了,在“真”之上有了进一步讲究的资本了,于是,就真的讲究起来了。看看宋画便可明白:形象入“理”了,“理趣”便油然而生。“天趣”是老成的时代,画得游刃有余了,就要画家精神方面的东西,心源的力量就突出了。这三者呈递进关系。
红芳翠盖
兴到了,一切皆到
心源,这个词是中国人造出来的,是画家的人格、品格、性格、学养和经验的总和。苏东坡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江宏的心性从哪里来,大概便也是从诗中而来。自少年起,江宏便对中国古诗词有几近痴迷的偏好。江宏的父亲江辛眉是著名的词人,早年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得王蘧常、钱仲联等名师传授,世人以为他的诗词有韩愈、苏轼、黄庭坚、辛弃疾古风,出语奇颖,格律严谨。家学渊源之外,江宏喜好读书,一开始就对绘画史有兴趣。十几岁的少年们聚在一起,谈天说艺,江宏便自觉地去家里的书橱翻检助谈的资本。而对少年而言,爱上山水,人生便多了“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