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吃什么 不同地区小年夜的习俗( 三 )


1.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
2.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 。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 扫尘,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 。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 。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 。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 。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民间生活中的第一位 。旧时每年小年,家家户户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来代替旧的:约莫16开纸张大小,上部绘一座宫殿,书“广德宫”,中间为神像,像下有五个小孩捧铜钱、元宝,寓意“五子登科”“招财进宝”,左右联为“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 。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还给灶王爷的坐骑准备清水、料豆、秣草等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
祭灶风俗由来已久 。《礼记·月令》云:“祀灶之礼,设主于灶径 。”灶径即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者 。那时祀守被列为五祀之一 。《战国策·赵策》云:“复涤侦谓卫君日:臣尝梦见灶君,”唐罗隐送灶诗亦有“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 。在两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礼,且历代相沿成习 。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的祭灶活动越来越少,习俗多留在了乡村 。如今的现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尝糖瓜,来度过小年节令 。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 。
小年习俗之剪窗花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
贴窗花是古老的汉族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
内容简介书中所展示的民艺品是作者近20年征集的心血,也包含着课题组成员近几年的汗水,每一件物件都能讲出一段故事,说出一番感慨,留下一些思考 。我们力图把采集到的每一个民艺个案的第一手素材,带着采风时的泥土,带着艺人制作的温度,呈现到读者的面前 。
剪窗花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博士主编的《中国民艺采风录》丛书之一,由河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它图文并茂,用大量的实物资料、摄影图片和记录文字资料,展示了民间剪纸以及民间艺人的风采,使大家对民间剪纸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借“民俗艺术节”之际展现给大家一起分享 。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工具、剪刻技艺、装饰张贴要求以及不同的窗花如婚庆、寿礼、节令、戏曲故事、生活百态等所展现出的各民族的独特民族风情等,附大量彩色、黑白图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