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年怎么写( 三 )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如意[rú yì]
符合心意:称心~ 。事事不如他的意 。
巴金 《灭亡》第六章:“她底唯一的心思就是使女儿事事如意 。”
2.如今[rú jīn]
“现在”可以指较长的一段时间,也可以指极短的时间,“如今”只能指较长的一段时间 。
丁玲 《母亲》三:“ 曼贞 便同她解释,说如今的世界不同了,女人也可以找出路的 。”
3.比如[bǐ rú]
举例时的发端语:有些问题已经作出决定,~招多少学生,分多少班,等等 。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种人有个极粗的譬喻,比如那鹰师养鹰一般 。”
4.如期[rú qī]
按照期限:~完成 。~抵达目的地 。
茅盾 《锻炼》三:“ 周工程师,拆卸工作能够如期完成么?”
5.莫如[mò rú]
“不如”除了比较得失之外,还可以比较高下,如“这个办法不如那个好”,“莫如”没有这一种用法 。
鲁迅 《且介亭杂文·儒术》:“这说得很透彻:易习之伎,莫如读书 。”
6. 草书的发展史 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 。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 。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 。可见公元 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 。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 。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 。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 。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 。东汉末期,张芝被誉为草圣,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 。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 。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 。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 。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 。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 。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 。草书也会随之变异 。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
7. 程用草书怎么写 “程”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米芾 。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
2、第二种:书家——祝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