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几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天池》杂志编辑邹丽杨辞职,另谋生路;一些小小说作者改弦易张,或离或归;当地的宣传文化部门突然发现自己的辖地有一个全国知名的小小说家,然后就出台了一些扶持或奖励青年作者的文件……这些事件并不是无聊和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的,而是与小小说的发展可能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 。我确信这些事件研究出来之后,对于我们看待我们的小小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可惜,目前对此作深入研究的人不多,甚至上还是空白——那些散文式的愤慨算不上研究 。第三,小小说现象的研究 。
之所以提出“小小说现象的研究”这么个角度,是因为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有某种程度的偏爱 。“现象”不是“事件” 。
“现象”比“事件”大一些、宏观一些,带有潮流、趋势的色彩 。这个角度的研究可以分解为这么一些“子”问题:小小说为什么会在80年代的中国突然崛起?是哪些因素使得这种崛起一直到今天还依然坚挺,创造了不俗的集发行、娱人、培育作者、在巩固阵地的基础上扩大阵地?小小说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意义?小小说的未来走向?它到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还是纯粹的个人或者小团体的智慧?小小说在繁荣和促进文体建设方面,对于其他文体是否具备启示意义?如果有,是什么?采访人员柳萌对这一问题以新闻的形式进行这全面的报道 。
前一段时间,在首届小小说节上,中国作协也终地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吉狄马加首肯小小说选刊对于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满怀期望地等待着有人在吉狄马加之后,来一番“深入研究”,填补这一空白 。
这有助于整个中国文化产业乃至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如果这个问题可以称之为“小小说必然性研究”,那么,“小小说事件的研究”也可以称之为“小小说偶然性研究” 。
第四,小小说评论的研究 。小小说评论不能光看别人——也就是俗语所云: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这个工作滞后了 。
有两个原因:一是早期评论太少,还形不成被关注的气候;二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也是一个问题 。按照我个人的资料,雪弟似乎是较早地涉足这个领域的人,是他提醒我们还存在着这样一个角度——我觉得雪弟在这一点上表现出十分的专业精神来 。
这么多年来,评论小小说的文字不少了,那么,这些评论的方法是什么?这些评论有什么特点?方法本身的客观和不足体现在哪些方面?我想,有关小小说评论的研究如果多起来了,小小说评论才算得上步入到一个真正成熟的阶段 。那个时候,也许就不会有人说我们“太缺少小小说评论”了 。
因为,“裁判员”也有了裁判 。第五,小小说作品的研究 。
这个不用多说,大量的小小说评论几乎都是选用了这个角度 。一些评论家的入门评论也是“作品研究” 。
【怎么写系统小说】没有认真研究作品,没有阅读足够数量的作品,就敢于指手划脚——对这样的评论者,我只能惊叹其“胆子实在太大了 。
- 卢签名怎么写
- 学会的英文怎么写
- 会计万大写怎么写
- 支付宝怎么加好友:支付宝通过手机号添加好友的方法介绍
- qq闺蜜关系怎么弄:qq闺蜜关系相关内容介绍
- 怎么把个人收款改成商家:微信收款码名字更改教程
- qq邮箱 登录:手机qq邮箱怎么登录
- 苹果6怎么设置铃声:苹果6plus设置铃声教程
- 小米手机怎么省电:小米手机省电小技巧
- 怎么定位手机:oppo定位别人手机位置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