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招远程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 三 )


我们与父母在如何“带”孩子上存在着不同意见,说他们呢,不忍也不该;不说他们呢,又放不下 。结果,或者是你与父母发生冲突,或者是你自己心里满是冲突,或者两种情况都有,总之很纠结 。
而遇到冲突,我们常常有以下几种反应——夸大冲突 。姥姥爱给孩子多穿衣,你就会联想到:这样容易出汗,容易着凉,因此就影响身体素质,这姥姥!已经跟她说过好多次了,怎么还这样?还有的时候,我们否认冲突:算了吧,父母是一片善心,还那么辛苦,以后,自己多留心点儿好了 。我们还会转移冲突:本来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满,隐忍了半天,终于在其它问题上爆发了 。这几种应对方式都是弊大于利 。别沮丧,下面的6个方法能帮我们在短时间内能改变自己与父母的沟通模式,一旦自己有了变化,父母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
改变一:寻找集中专门的沟通时间
把平时注意到的问题积攒起来,找时间专门与父母沟通,而不是即时反对,导致屡说屡犯,屡犯屡说 。这样能减少自己平时的焦虑,也减少平时与父母的小摩擦,用术语来讲,就是减少微笑精神创伤 。
改变二:谈话时不要带着情绪
当我们带着情绪表达时,我们对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容易被他们从情感上解释为对他们的指责和怀疑,这就是为什么常常我们一跟父母提意见或说“不”他们就会生气的原因 。当我们说“不”的时候,自己也一定是带着情绪的,无论是怕,是恼,还是怨 。因此,在与父母交流时,一定要先做好情感的铺垫,对他们的帮忙表达感谢和认可 。有了情感的交流,再把想提的意见说出来,相信他们就算听不进去,但至少会先听一下 。
改变三:要尊重父母有不同意见的权利
任何一个人对同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仔细想一想,我们是否有些太自以为是了?如果不是大是大非或生死攸关的问题,我们对不同的解决方案一定要抱持开放的态度,父母与自己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孩子好,但是对目标的实现有不同的看法 。你有你的结论和推理过程,父母也有,不能预设为我的是对的,他们的是错的,或者不科学的,不卫生的,不先进的等等 。
即交流的目的是大家达成一致,无论这个“一致”是我的意见,他们的意见,还是折中的意见 。只有这样,无论父母还是你,都会积极主动地去执行,而不是“说了也白说”或者“顶风作案” 。
改变五:反思你与父母的关系
如果你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其实是从小就没有好过,你以为自己已经忘了,或者宽容了,释怀了,但是带孩子的问题又把过去的老问题勾引了出来,那么,建议你可能需要好好反思,甚至可能需要找专家帮助 。如果你与自己的父母不能厘清关系,互相“和谐”对待,那意味着你尚不能很好地对待和接纳自己,因此,你也不可能很好地对待你自己的孩子 。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的评判,而是你自己从情感上与父母脱离、独立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什么沟通技巧了,育儿指南了,都帮不上你的忙 。
改变六:最大、最根本的改变,是自己态度的改变
你是否有些过于焦虑了?是否有些反应过度?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他会逐渐遇到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各种不同的对待,在“家庭”这个小社会中他受到父母、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不同的要求和对待,对于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
你是在尽力地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和抚养,但在孩子眼中,他得到的信息可能是:未来是可怕的,很令人担忧的;处理事情只有一种办法;自己有了主意后要让别人听自己的;与长辈的关系是不好处理的,或者躲避,或者爆发;人们各自为政,是无法协商交流的;人们不容易互相接纳,即便都是亲人等等 。因此,与其担忧父母“带”孩子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或结果,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去应对不同的关系,如何去接纳不同的人,如何去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关系 。这样,不是只给孩子提供鱼,而是教给他打渔的方法,而且是不同的打渔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