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怎么写( 四 )


这种认知并不全面 。柳州的历史文化不仅源远流长,甚至比有些中原城市还要丰厚些 。
数万年前,柳江人、白莲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铸着汉字的铜镜和富有南方特色的铜鼓真实地记录了2000多年前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这儿的交汇与融合;迤至唐宋时期,只要说到柳州,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是绝绕不过去的 。作为刺史的他,收起乡愁,知命勤济,与龙城结下不解之缘 。
有后人赞“柳州山水因子厚而生色” 。再看今日柳学的研究与盛传,让人感慨 。
俗话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名人相契是柳州的幸运 。历史上出任柳州刺史的人很多,为何柳州人独爱柳宗元呢?那是因为柳宗元为柳州各族人民的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正如郭沫若在《访柳宗元遗迹》诗中所说的那样:“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 。
丹荔黄蕉居士字,剑铭衣冢众人思 。芟锄奴俗敷文教,藻饰山川费品题 。
地以人传人以地,拜公遗像诵公诗 。”柳宗元在柳州不仅仅是文学家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知百姓疾苦的父母官 。
仕途上一贬再贬,几经磨难 。挫折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一旦遭遇它也提供了一种机会 。
于是便有了旷世之作《永州八记》,有了柳州千年柳侯祠 。虽然仅做了四年刺史并病逝于此,但留下五大德政,100多篇诗文,凭自己的文化人格,道德文章,却惠及柳州上千年,是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 。
始建于宋的柳侯祠,被围在清末所建的柳侯公园内 。园内绿荫成片,风景醉人,不禁想起“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的诗句 。如今柳宗元植的柳种的柑仍在泽被后人啊!进门是柳侯石塑像,不远处是罗池,东面有柑香亭,北有衣冠墓,西有长长历代题咏石刻 。
其中一块两米多高、碑身断裂的《荔子碑》引人目光,是柳侯公园现存最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据说,当年柳宗元公暇常同属下在罗池散步,死后托梦葬于此地 。
好友韩愈写下《柳州罗池庙碑》,碑文中记载着在柳州的柳宗元劝农桑、除陋俗、修道路、修寺庙、放奴婢、兴礼法教化等等,文末作“迎享送神诗”,供柳州人祭祀柳宗元时歌唱 。因诗首句为“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被称荔子碑 。
两百多年后,北宋苏轼用刚健遒劲的楷书写出这首祭文并刻石存柳侯园 。惺惺相惜,千古流传 。
苏轼的书法、韩愈的文章、柳宗元的轶事,唐宋八大家就占了三家,故有“三绝碑”之称 。漫步柳侯公园,伫立柳公衣冠冢前,俯仰转眸都会感到此地的柳宗元已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就像这里一株株月夜里飘香的丹桂,“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
柳江水荡荡,乘船沿柳江而行,水面宽阔流金散银,南岸鱼峰山、蟠龙山影影绰绰,江边大厦霓虹倒映,远处笙歌不断 。仁者在这里乐山,智者在这里乐水 。
但人比山水更有情,吃一碗又酸又辣又甜的螺蛳粉感受柳州人热情豪放;看融水苗寨的舞蹈、壮观风雨桥,同侗家儿女同饮百家宴,听宜州歌仙刘三姐,三江侗族大歌丰富的柳州,多彩的柳州,繁花似锦的柳州早已不是柳宗元的穷乡僻壤,敝陋之地,如果说自然与文化的结合,酿就了悠久的生态文明,体现了柳州的古雅风情,而现代文明的发轫和汇聚,更使柳州崛起于神州大地,使世界为之刮目 。柳州有民族风情、奇石甲天下;有“金嗓子喉宝”,有“两面针”,有汽车铸造、钢铁基地,有奥运冠军.10年前,柳州就是全国50工业强市之一,今天它仍然是,而且还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入夜,柳江上下,灯火和繁星都缀到了天上,在这片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土地上,在这片活力与速度的土地上,我听到的是春天的旋律,气可吞天的人间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