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十二回 。苏东坡还有一首咏观夜潮的诗,也很别致: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宋朝齐唐曾做过一首《观潮》: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
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六鳌移 。
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宋代潘阆《酒泉子》很有名,其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诗句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仍常为人们引用: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
2. 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 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
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 。
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 。
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 。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 。
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 。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尔河等 。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壮观的涌潮呢?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
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
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 。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 。
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 。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
3. 写钱塘江的文章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潮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多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
9月1日是《萧山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大庆之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庆典 。举办方特意安排了9月2观钱塘潮,因为这天农历刚好是七月十八,今年巧逢闰月,观潮最佳时期比往年“八月十八”提前一个月左右 。在观潮城吃过中饭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赶到观潮点 。
观潮点选在萧山美女坝,位于钱塘江南岸,是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江湾,据介绍,这里是观赏钱塘潮的最佳地点 。
这天,艳阳高照,游客群集,为了安全,警察在重点危险地段设立了明显标志,禁止大家进入 。在烈日的炙烤下,我们翘首等待着潮水的到来 。下午2时40分左右,人群中有人说:“潮水来了,来了!”抬头望,只见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第一次观潮的人总会误认为是一座堤坝,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不是潮水,潮头已由远而近,飞驰而来,伴之以隆隆的声响,好似天边闷雷滚动 。我赶紧拿出相机,打开镜头,不停地按着快门,怕稍纵即逝 。
潮水越来越近,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 。顷刻间,潮峰奔到眼前,倾涛泻浪,势如万马奔腾 。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壮观场景,让我们齐声发出惊叹 。未曾回过神来,“返头潮”又让我们叹为观止 。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 。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 。随即潮头转返蹿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我们扑来 。当然,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垒起了石墙,有惊无险,据《萧山日报》社长孙焕林介绍,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几年前的一次观潮有几百人遇难,后来就在这危险地段垒起了石墙,以后每年都会出点小事故 。只是今年的潮水不知什么原因不如往年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