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引诱人前往攀登,也许那儿并没有什么奇迹,但它会为攀登者提供一个空阔的世界 。” “漫游在逶迤的山路上,我不愿停步,总想前边有着更美的境界 。”
“在人生攀登的山上,只有不同的高度,没有终极的顶峰 。” “人们永远达不到‘美’的峰顶,但人们总还是奋力向那儿攀登,如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创造 。”
“要在群峰中争一席之地,不要在土丘上夸耀自己的高度 。” “比群山高出一点,就会看到更多的山峰 。”
“高峰不怕孤立在白云之外 。” “登上峰顶的收获,在于得到山下所无法开展的广阔的视野 。”
…… 了解作者的人都知道,作者在他所致力的学术领域和文学园地都早已经是“弟子三千”和“著作等身”,在我们的国度也是知名的,我曾经写过一篇《寂寞的骆驼》说到过他的情况,他所取得的成就令许多人只能终生望其项背 。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何等的不易,其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都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 。
他的动力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从以上的短语里,我们终于明白,原来他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有种不断攀登高峰的思想在作支撑 。这高峰不仅包含学术及文学成就的高峰,也包含人生境界的高峰 。
作者热爱生活,爱憎分明 。这种强烈的情绪倾向都灌注在了他的这本书中 。
尽管他写这本书时尚身处逆境,但他仍然以一个善良正直的人的眼光努力去发现并讴歌生活中那些真善美的东西 。苍茫的大地,浩瀚的大海,绵绵的春雨,汨汨的小溪,壮观的瀑布,晶莹的露珠,鲜艳的花草,啼血的杜鹃,在他的笔下都显得是那么的生动有情 。
连一根枕木,一只路灯,一块磨刀石,一台压路机,一眼深潭,一个小岛,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景物,他也从中发掘出了积极的意义 。相反,对于那些生活中存在着的假恶丑现象,他也借喻于一些人们厌恶的恶狗、游尘、乌鸦之类的载体予以贬斥 。
这方面的短语又有点类似于微型寓言了 。尤其是他关于人与神的许多短语既深刻又隽永,读起来很有点意思: “人创造神,是希望从他那儿得到宽慰,神却尽情地愚弄他们 。”
“上帝拆毁了交通天地的阶梯,使芸芸众生无法上窥天界,结果把自己变成了天宫的囚徒 。” “人用泥土塑造出神像,然后匍匐在它的脚下向它膜拜 。”
“神看到人类的智慧和才能,都很恐惧,生怕将来会失去控制 。狡猾的上帝却笑了 。
‘不用担心,’他说到,‘当我把才能和智慧赋予他们的时候,同时也注进了一种本能,叫他们相互残杀 。” “上帝是人类悲剧的象征:他用洪水淹没了世界,从方舟上留下来的孑遗却仍然向他膜拜 。”
“天堂里的神同地狱里的鬼一样参差不齐 。”…… 进而,他得出自己的结论也是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否认任何的神 。”
【瓦片怎么写】 不能否认,作者的不少短语里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性,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年代里,许多短语很容易被人授之以柄,扣上“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帽子,这也正是作者当时之所以遭受厄运和这本集子不得以藏身瓦片下的原因 。但是,诬蔑和陷害并不能减弱这些短语里所蕴含着的真理的光辉 。
几十 。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