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情况怎么写( 三 )


二、研究对象
从研究阶段来说,上至高校学生(陈富,易朝红.
高校学生到课率及课堂参与度调查研究——基于对江西某高校的调查),下至小学生(刘芳.基于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都会涉及;从学科来说,有不确定学科的调查分析(刘芳.基于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同时也有英语学科(李杰.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数学学科(李明英.谈小学生数学学科参与度)、信息技术学科(王爱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等学科的研究 。
三、研究内容
(一)关键词界定
王爱进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中,将学生的参与度定义为参与的人数、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态度、参与的效果 。蔡昕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将学生的参与度定义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思维参与 。还有学者将参与度划分为语言上的参与、情感投入和思考过程(刘芳.基于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
(二)意义和重要性分析
关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意义和重要性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
(三)现状调查
刘芳在《基于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中得出结论,小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年级、性别无关,但与学习成绩、是否为班干部有关 。王爱进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中发现学生的参与仅限于课堂,学生的参与仅限于问答,学生参与是对教师的服从 。郁剑伟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浅谈信息技术课兴趣的培养》中更是再现了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几种情况:对操作感兴趣,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喜欢自己玩电脑,不喜欢听讲;宁愿在计算机上毫不目的地更改计算机的一些设置,如桌面属性、屏幕设置等,也不愿做教师指定的练习 。
(四)原因分析
刘中楼在《主动高效,提高学生信息课堂参与度》中认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对信息技术教科书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老师的认可程度,家长的文化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交流,教学评价是主要原因 。李杰在《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中概括从教室因素、学生因素、课堂环境、课堂设计四个方面阐述 。
(五)策略研究
关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研究是每个研究者必探讨话题,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很多 。蔡昕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中强调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参与,让学生在操作中有快乐;关注学生学习思维参与,让学生在操作中有发现 。刘中楼在《主动高效,提高学生信息课堂参与度》中强调要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 。王爱进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的论述比较全面具体,设计到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设置认知冲突;因材施教 。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关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论述比较全面,涉及到小学、初中以及高校,同时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也多有论述 。具体内容涉及到关键词界定、意义和重要性、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策略研究 。同时在研究方法上,较多使用经验总结法,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策略研究方面虽然涉猎很多,但不够系统 。本次研究的突破点是从各个教学环节出发,调查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策略、改进实践,以期为提高学生参与度找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