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肉怎么写( 二 )


有时候我和朋友们去外面的小饭馆吃饭,也会把这块仿真肥肉带在身上 。点一盘凉拌茼蒿,待服务员把菜端上来转身走后,我就把这块“肉”偷偷放进绿油油的茼蒿里,然后用筷子拨弄着喊老板来看,责问他凉拌茼蒿里为什么要放一块油腻腻的红烧肉 。
老板忙着赔礼道歉,可着劲说后厨不小心,一定要扣他们工资,问我要重做还是免单 。我就说,这都不必,坐下来给我们讲一个肥肉故事就算了 。
老板发现这是恶作剧之后,又气又笑,抹去额头汗珠,坐下来,点一根烟,聊起肥肉故事来 。很多时候,除了老板讲,饭桌上的朋友也跟着讲 。
渐渐地,我发现用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听到不少故事,但时不时要冒着被人打一顿的危险,就兼而采用约稿的方式,二○○八年底就已经有了六万字的篇幅 。二○○九年,我因机缘去拜访一位僧人,并将《蚁呓》赠送给他 。
这位僧人看了之后,非常喜爱,认为这是一本提醒人们关注弱小生命的书,并饶有兴趣地询问我最近在策划什么书 。我迟疑了半天,告诉他正在策划一本关于肥肉的书,主要是讲述在物质匮乏年代人们对肥肉的回忆和现代年轻人关于肥肉的杂感 。
师父听了后,沉吟片刻,抬起头问我,可不可以不出这样的书 。我面露难色,因为已经花了两年时间约了很多名家的稿子了,而且写得确实很感人,并且书中作者的稿费和所有盈利都会用来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小学改善学生伙食 。
师父又沉吟,好吧,既然这样,那我也写一篇吧 。就这样,这位慈祥的活佛师父也成了一位特殊的、不吃肉的《肥肉》作者 。
长达五年的策划约稿,对此书的感情不言而喻,设计上自然也下了番工夫 。起初想在封面上嵌入仿真肥肉,不过摸不准这东西化学成分的安全性,万一有什么有毒物质,书岂不都要报废?于是打算只使用印刷工艺来模拟:书名不出现在封面,纯白的纸上只印着一块油亮的肥肉,足够醒目,读者一看就能明白这是一本什么书 。
过了一年,我在北京回南京的火车上,画第二种方案的设计稿:直接把书做成一块生猪肉 。于是,凌晨六点多火车抵达南京,我径直去了菜场 。
出乎意料的是,很难买到真正的肥肉了 。卖肉的一边翻着一块块肉,一边自言自语:是啊,现在地沟油多,自己炼点猪油啥的,吃了放心 。
好不容易挑了一块稍肥一点儿的,拎着直奔工作室,扫描、拍照,做成了新的方案 。我在之后的设计讲座中都提到此书的设计方案,也会征求听众们的意见 。
大部分年轻读者都表示喜欢一整块肉的方案,不过其中有一位女性听众觉得一块生肉的封面固然很有意思,但对于经常晚上看书且喜作为枕边书的人来说,恐怕不太合适:假若夜里起来方便,开灯猛见一块生肉在耳边,可能会再也无法入睡 。有一小部分读者赞同她的意见,更喜欢白底上放一块红烧肉的第一方案,不那么夸张,还带点幽默 。
思来想去,便选择了现在这种两方俱备的折中方案,浓妆淡抹,任君自选 。文稿有了,图片有了,设计也有了,总该出版了 。
我总是想让它应个景,赶在春节期间上市,于是,每年年底都在忙这本书的设计、印刷,可总是不能下厂 。因为每到春节前夕,印刷厂就很忙,就算下了厂,货运也很忙,还是没办法在春节上市 。
于是一拖再拖,一直到现在,整整经历了五年 。有些作者已经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也有从工作岗位到退休的 。
尽管就这么一路拖过来,却也有了很多收获——约到了很多新作者,听到了更多精彩的故事,以至于这本书如今已经厚达三百多页 。二○ 一二年的春节,朋友给我带来了贺年礼物—— 一块石头“肥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