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长怎么写( 二 )


它的演变过程如下图:引申为“两样”“不同”“不专一”“不忠诚”等义 。“三”就是三根等长的算筹 , 看图:表示数词“三” ,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 , 仅得兔其死耳” , 也可以表示“多次” , 如“三过其门而不入”……“四”就是四根横排的算筹 , 它的本义是“呬” , 意思是“喘气” 。
我们来看一下“四”的演变过程:从它的金文看很像鼻子在出气 。后来假借指数词 , 如李密《陈情表》:“行年四岁 , 舅夺母志 。”
3、五 。首先必须先来看一下“五”的甲骨文极其演变过程了: 4、六 。
“六”的古字形像一间屋子 , 也就是“庐 , ”本义是“屋舍” 。六的古音读作lu(第四声) , 与“庐”的古音相近 , 因而假借为数词 。
5、七 。“七”的甲骨文以及字形演变过程如下图: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它是在表示“一”的一横上加一竖 , 表示切断 。
这是一个会意字 , 本义就是“切” 。这一横一竖跟“十”非常相似 , 所以小篆在竖画下面留了个弯弯的小尾巴 。
假借为数词 。6、八 。
“八”的古字形就像一个被一刀切开的西瓜背对背的样子它的本义是“分” , 《说文解字》:“八 , 别也 , 象分别相背之形” 。后来“分”的义项分走了 , 同音假借为数字“八” 。
比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7、九 。
“九”的甲骨文就很挥洒自如了 , 形状象人的胳膊肘弯曲的样子 。“九”的本义是“肘” 。
后来本义消失 , 假借表示数词 。比如北宋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8、十 。“十”的演变过程如下图:甲骨文中用一竖表示“十” , 与表示“一”的一横相呼应 。
金文在竖的中间加上圆点 , 篆文干脆写成了一横一竖 。“十”是个表示完备的数字 , 可引申为“完备”和“十全十美” , 是个指事字 。
《说文解字》:“十 , 数之具也” 。具 , 就是完备的意思 。
4. 甲骨文 恒 怎么写 亘(恒)
(甲骨文); 、(金文); (古文字); (小篆) 。
会意字 。甲骨文从二(表示天地) , 从上弦月 , 会天地之间上弦月渐盈之意 。天地之间月永恒 , 故金文另加心 , 用以表示心永恒不变 。古文承接甲骨文 , 将月讹为舟 。篆文承接金文和古文加以综合并整齐化 。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互和恒 。
如今规范化 , “ ”借“亘”(xuān , 本为漩涡义)来表示 , “恒”也便写作了“恒” 。这样“ ”遂与当漩涡讲的“亘”相混 。
《说文·二部》:“恒 , 常也 。从心 , 从舟 , 在二之间上下 , 心以舟施恒也 。“析形是就篆文所作的附会 , 释义为引申义 。本义当为上弦月渐盈 。
读gèn , 本义指①上弦月渐盈:如月之~ , 如日之升 。此义今已不用 。天地之间月亮从古至今不断 , 故引申为②连续不断:旌旗~千里 。又表示③横贯:看桥~长虹;~万古犹一日;~古未有 。此二义如今规范化专用“亘”来表示 。
天地之伺月亮弦、望有定 , 故又引申读héng , 并专用“恒”来表示①长久 , 固定不变的:无~产而有~心者 , 惟士为能 。用作名词 , 又特指②恒心:人而无~ , 不可以为巫医 。虚化为副词 , 表示③经常:爱人者 , 人~爱之;敬人者 , 人~敬之;蜀之南 , ~雨少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