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怎么写( 三 )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 。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
4. 《论语.学而》的全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5. 论语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 。“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