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怎么写包( 四 )


七月十五,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中元节前,盛行面塑活动 。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 。
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 。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 。
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 。
7. 七月半烧包包怎么写 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 。
包好后一烧,就算把钱寄出去了,就像邮局寄包裹一样,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 。既然是寄钱的包裹,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 。
这叫写包袱 。写包袱有很多讲究,学问很深,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的多 。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 。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
中元寄钱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即日化子 某某某 某某某孙媳 某氏 某某某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 。
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 。
“故”,死也 。“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 。
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 。“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 。
“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 。男的接着写名讳 。
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 。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 。
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 。“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 。
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 。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
【中元节怎么写包】

中元节怎么写包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