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的由来与含义( 二 )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 。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 。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 。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 。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 。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 。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 。“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 。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 。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 。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1克0℃的水蒸汽凝华成水,放出气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免除冻害 。

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 。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杀害庄稼的敌人 。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

霜降节气的各地风俗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

霜降节气的养生知识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

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 。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 。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 。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 。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闽台民间在霜降这天,要进食补品,闽南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一些地方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御寒,能补筋骨 。而泉州老人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另有些地方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 。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