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发烧怎么办 宝宝退烧必备的常识( 五 )


掌握退烧药使用时间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不要使用退烧药;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该采取退热治疗 。退热治疗分为物理疗法和化学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多喝水后增加排尿、温水浴甚至枕冰袋等 。化学疗法主要是药物治疗 。
退热药物交替使用
例如美林和泰诺林分别是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给孩子退热时,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这两种药物成分不同,对婴幼儿的副作用也不同 。
不过原则上,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如果孩子服用一种药物时出现呕吐,应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 。
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药物,可选择直肠内使用的栓剂 。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也适当,但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这样才能保证机体通过散热达到退热的效果 。
婴幼儿发烧护理的误区
误区一:发烧是一种小儿常见病 。
发烧在婴幼儿身上的确比较常见,但发烧仅仅是一种症状,而其自身并不是病 。很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婴幼儿发烧,轻的如感冒,重的则包括脑炎、脑膜炎等 。
误区二:婴幼儿发烧,应立即退烧,烧得太久,会烧坏脑子,留下后遗症 。
明白了发烧不是病而只是某种病的症状的道理以后,就比较容易走出这一误区了 。发烧本身对人的身体并没有危害,只有因脑炎等疾病是脑质受病毒侵害才可能影响智能 。而婴幼儿发烧以后,如果立即采取吃退烧药等激烈的干预措施,可能因为热度已退而忽略引起发热的真正元凶 。
如果婴幼儿只是发烧到38度左右,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为其服用退烧药的 。自行退烧反而更能够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
误区三:要捂汗 。
通常,发烧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发冷、发热、发汗 。只有在发冷的阶段才应该为宝宝添加衣物,在发热的阶段应该减除衣物才对,而在发汗的时候则可以穿一件比较宽松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
误区四:最好打针、输液,这样退烧效果好 。
专家解释,由于发烧通常都是由病毒或者细菌入侵造成的,而抗生素类药物对病毒没有作用,而输液则有其他副作用 。因此,专家认为,能自己退烧最好,能吃药退烧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 。
而且,在给孩子吃感冒药、退烧药时,一定要选取儿童专用类药物,如果没有,一定要跟药剂师问清楚用药的份量、频度,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在给定时间内可以服用的药物剂量有很大不同 。
孩子发烧别马上用退烧药 退烧小心4个误区
误区一:通过“捂热”出汗退热
常听一些家长说:“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也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怕冷,因此要穿多点、盖多点,于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通过捂热出汗来退热的家长也不少,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 。而且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在高热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使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宝宝长期在这种闷热的高热环境中,处于缺氧状态,长时间下来,极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
正确做法:当孩子发烧时,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注意室内空气保持流动,但要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