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日记怎么写( 四 )


“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 。”积累的事实多了,我们再进行分析、综合,便能“顿然醒悟”——揭示出带有普遍规律的东西,这“突然在你面前打开”的,就是自己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或观点 。我不仅想起了被誉为“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著名特级老师李镇西,他每天的“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节语文课、与一位同学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随笔”)中,前面的“四个一”做好了,最后的“写一篇教育随笔”又何愁没什么可写呢?其实,上课、与学生谈话,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日复一日经历着的生活,我们也同样面临许多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所不同的是,李镇西思考了、记录了,于是便有了《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风中芦苇在思索》等 。
回想从教十多年来,我也曾零零落落地写了一些教育日记,但却未能坚持,每每寻找各种“借口”、“理由”来为自己的“怠惰”开脱 。自从参加“新教育实验”以来,教育日记的书写才有了一些“起色”,虽然自己缺乏教育理论的支撑,文字功底也很肤浅,没有什么“大作”可引以为自豪的,但这一年来,坚持每天写教育日记,有好的日记传到自己的教育博客上,看着自己的博客渐渐“丰满”起来,闲时读着自己的文字,有时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喜悦与感动 。
其实,“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苏霍姆林斯基早在上世纪中期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今天我们重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箴言,仍然深深感到他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
5. 教学日记怎么写 您好 教学日记的写法初探 第一部分 如何写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
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调讲时间提到教研室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见面老师的指导,岂不快哉,想得多了,写得多了,它就是无价之宝,你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
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 。
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