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作文怎么写( 五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
6. 围绕一句古诗写作文 300字 最好写的,我以前写过,那就是: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现在学校里掀起了一股学古诗的热潮 。可有的同学只是重视背古诗的数量,背的古诗不理解,甚至还有好多字音读错 。我采用的是;五读学诗法;,效果很好,下面我说说我是怎样自学王安石的《元日》的 。
我自学古诗分五步 。第一步是朗读全诗 。读时,我碰到了生字;曈;,就把它学会 。第二步是细读,我把每句中不理解的关键词找出来,如;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等,看注解或把它们的意思学懂 。第三步译读 。读的时候,把每行诗的意思说出来 。第四步是通读 。把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第五步是品读 。看简析,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读时想象作者诗中描写的景色,再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元日》使我想起了课外书上看到的王安石变法,原来他写这首诗反映了他除旧布新的思想 。最后我把整首诗背熟 。
自学古诗可千万不能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收获太少了
7. 以古诗句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求 更持红烛赏残花人们常在盛唐的诗歌中流连忘返,怀想这个世界曾经有过的辉煌,曾经有过的奔放与自由 。
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章 。繁花落尽,一派萧索,茫然四顾,没了主张 。
精神上的失落,与社会的整体衰落成正比 。中唐之后,诗歌再无盛唐之流畅洒脱,没有了滚滚而来,没有了浩荡而去 。
自盛唐之后,是否再无诗歌之美,艺术之魂了呢? 盛唐,诗人总是直抒胸臆,无论各自景况如何不堪,也都是心志坚强,神态自若 。中唐之后,犹到晚唐,更多的诗人则是俯首低视,近距离地审视自身,拉近自己和外界的距离 。
人性的回归在这种低调的色彩中有了新生,一些属于自我的文学美开始被发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样辞藻华丽、音韵悠扬的词句若从李白杜甫口中,断然是脱落不出来的,隐晦艰涩不是盛唐之风,而在晚唐就有了和谐之美,与社会整体的调子达到了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