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想从容读书者,自可以有诸多的理由,什么世界太吵呀,热闹事太多呀,诱惑太强呀,等等 。亦难怪古代不少读书人总是把静坐作为理学的必修课,以清心寡欲,打消杂念 。
朱熹告诫读书人说:“当静坐涵养时,正要体察思绎道理 。”程颐则“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 。”
是啊,只有冲破名缰利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方能从容读书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该是无条件的,它完全取决于自我的选择 。
就拿法国密特朗总统来说,他从政数十年,无论政务活动多么繁忙,每天不读两小时书总是夜不安寝的 。一个国家的总统其繁忙程度当是可想而知的,其尚且能够从容读书,那么我们呢? 著名作家茹志娟书室挂着写有“煮书”二字的条幅 。
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 。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 。
‘煮’是何等烂熟、透彻 。” 如果把好的书籍视为朋友,那么一个不会“煮书”的人,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除了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和一种折磨而外,又能是什么呢?有位书人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
说得多精彩呵!欲要成“神”,则不妨从“煮书”始,不妨学会从容读书! 或许,我们穷尽一生亦无法接近从容的境界,然而,崇尚从容品质的过程,毫无疑问已经开始从容了 。
4. 提到法国国家风情的书 1、提到法国国家风情的书很多 。近些年写的比较好的有一本叫做《带一本书去巴黎》的 。
2、《带一本书去巴黎》是2002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达 。作者林达就是写过几本“近距离看美国”的神秘的作者林达,也就是写作《在边缘看世界》的那个林达 。现在,她带着一本描写“革命”的文学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 。在法兰西的城堡、广场、宫殿、教堂、博物馆,咀嚼着文化的成果,品味着艺术的盛筵,倾听着历史的回声,感悟着前人在血与火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作者于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1] 事实上,这本书也可以起到为旅游者充当指南的作用,比如我们知道了塞纳河上有西岱岛,巴黎城市改造的故事,戴安娜喜欢的“里兹饭店”,那个“像里兹饭店一样大的钻石”的“里兹饭店”只容许住店客人进去,旁的人不能进去逛逛 。遗憾的是,从我的阅读体验上来说,作者对历史故事的叙述远不如她讲美国的那两本流畅,并且现实的游历和历史的遐想这两者互相成为叙述的障碍 。书的“目录”也被一个记录主题、人物、地点和事件的“导引”所代替,作者没讲大铁塔,没讲卢浮宫,他讲的是午夜出版社、新小说家、《新桥恋人》和《我走了》,还讲了巴黎的书店、在法国看电影和一帮在法国的中国艺术家 。作者在序言里说――写这本书的人喜欢用“我”,这表明他是相当主观的 。一本旅游读物不能这样写,不能用“我”,而应当用“我们”,只有“我们”才能带出那些人人感兴趣的事情 。
3、图书目录
奥斯曼和老巴黎
塞纳河上西岱岛
巴黎的教堂
巴黎是法国的象征
圣丹尼和他的头颅
安布瓦斯的古堡
卢瓦河的地牢和诗人维永
在凡尔赛宫回看路易十四
凡尔赛宫里的国会大厅
塞纳河边的伏尔泰咖啡馆
拉法耶特的故事
巴士底狱还在吗?
加纳瓦雷历史博物馆
寻找雅各宾俱乐部
消失了的雅各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