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的论文怎么写( 三 )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 。
3. 关于人物的论文 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 。
故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 。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
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
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
也同样取得了叫大的成就 。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
【关于人物的论文怎么写】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
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 。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
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 。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
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活在草野间的人)”?但是,此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
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叠出 。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 。
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 。
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 。中途遇赦 。
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存诗九百多首 。
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 。
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 。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 。
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