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活动过程怎么写( 三 )


作业布置:(布置手工或与家长的互动等)
教学后记:教师可以自己做教学过程中的感想及启发总结,便于个人的存档及提升 。
4. 简述幼儿诗歌活动的设计过程怎么写 一、活动前——把握文体特点与作品内涵 开展诗歌和散文活动,首先要精心选择“符合幼儿天性”的作品 。
所谓“符合幼儿天性”,就是立足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等 。在了解幼儿的表现与想象水平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诗化语言的作品,必须事先考虑该作品有没有活动的价值、有没有共同建构的价值 。
其次,教师要分析作品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及难点,确定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充分思考通过活动让幼儿建构怎样的经验,怎样的经验更具连续性、发展性,以及除了经验本身还能得到什么等,做到心中有谱 。1.了解诗歌和散文的文体特点 诗歌和散文作品大多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很强的美感,语言精练纯净且又自然流畅,富有色彩和节奏,并蕴涵着一定的意境,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令人心旷神怡 。
如散文《黄叶儿》和诗歌《摇篮》就具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语言表达优美、流畅 。二是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浓浓的人情味,使人感受到真、善、美 。
《黄叶儿》说的是动物间相互关爱的情感,《摇篮》说的是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同时,《黄叶儿》又有两条主线:①自然美:表现黄叶儿的形状特征,由黄叶儿的飘与飞折射出秋天的季节特征,而黄叶儿的融人大地又反映出一种自然规律(隐性表现) 。
②情感美:由黄叶儿的行为——带蚂蚁、瓢虫去旅行,反映了黄叶儿与蚂蚁、瓢虫等的友好关系 。《摇篮》也有它的自然美和意境美,是在依据事物特征而展开的想象中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
2.把握作品内涵,确定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对诗歌和散文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诗歌和散文的内容与意境,并努力挖掘作品内涵,在其深度与广度上下工夫,必要时可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如《黄叶儿》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幼儿感受黄叶儿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 。
难点为:融进大地妈妈的怀抱,黄叶儿还可以和谁一起去旅行?《摇篮》应更多地引导幼儿想象还有“**是**的摇篮”,并启发幼儿说出理由 。二、活动中——感悟作品的意境 。
注重表达、表现 1.创设相关情境 诗歌和散文中的一些意境有时很难言传,只能意会,因此教师对相关情境的创设也很重要 。这样的情境主要包括:①视听情境,主要指画面的设计应美观,可以配上音乐,与诗歌、散文内容相映成趣 。
②实景,如地上铺满黄叶儿或摇篮,或者在活动区放一些由幼儿收集的黄色叶子或摇篮等,使幼儿置身于情境中,在情境的刺激下积极活动、感受,帮助幼儿感知理解作品 。2.注重情绪渲染 诗歌和散文类作品大多声韵和谐,有的押韵,有的句式整齐,有的结构重复,在表达情感、渲染情境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有利于熏陶幼儿的美感和韵律感 。
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描述、朗读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溢于言表,传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的情感投入,推动幼儿对诗歌和散文意境的感受 。如《黄叶儿》里“她小心地飞着,飞得很慢很慢”,《摇篮》中“……是……的摇篮,摇着……”都可以传达一种喜悦、依恋的情感 。
3.引导幼儿多方面地感受作品 (1)注意调动幼儿的感官,对诗歌和散文作品进行多通道的感受与理解 。如引导幼儿听听诗歌、散文,看看画面,想想问题,说说感受,做做动作等进行表现,使语言、思维、情感、想象、动作等多通道参与,让幼儿通过反复朗诵体验诗歌内在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