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诏版为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 。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
3. “建”字篆书的写法 一、“建”字篆书写法如下:二、释义:1.建筑:扩~ 。
~造 。~体育馆 。
又如:建缮(建筑修缮)2.成立;创立:~国 。~军 。
又如:建官(设置官职);建封(设置爵位,分封诸侯);建竖(建立功绩);建醮净宅(设场建坛,用酒祭神以祛除宅院里的邪气);建本(奠定基础,建立根本)3.提出;首倡:~议 。又如:建言(建议,陈述己见);建倡(倡议);建明(建白 。
陈述意见);建策(献出谋策);建陈(提议陈请);建画(建议谋划);建弼(建议和辅佐)4.指福建:~漆 。5.为岁首的历法6.星官名 。
建星(古星官名 。亦省称“建” 。
凡六星 。在黄道北 。
与南斗六星同属斗宿)三、相关组词:建立 建筑 建设 建造 修建 建议 组建 兴建 城建 迁建 创建 在建 建都 营建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建,金文(“阜”表示山地,表示墙基)(不是“聿”,表示手持杵棒,夯土筑墙),表示辟山为址,傍山筑屋 。为了肥沃的土壤和方便灌溉,古人大多定居于河湖岸边;又为了地基牢靠和防洪防汛,古人常辟山为址,傍山筑屋,面河而居 。
有的金文将“阜”形的简化成,将写成,加“土”强调“夯土筑墙” 。有的金文误将写成“辵” 。
造字本义:动词,辟山为址,筑墙造屋 。文言版《说文解字》:建,立朝律也 。
从聿,从廴 。白话版《说文解字》:建,定立朝庭法律 。
【立篆字怎么写】字形采用“聿、廴”会义 。二、词组释义:1、拆建[chāi jiàn] 拆除后修建:这片平房~成为市民广场 。
2、基建[jī jiàn] 基本建设:~工程 。~投资 。
3、扩建[kuò jiàn] 把厂矿企业等的原有建筑规模加大:~厂房 。大力~高科技园区 。
4、建制[jiàn zhì] 机关、军队的组织编制和行政区划等制度的总称 。5、建国[jiàn guó] 建立国家:~功臣 。
4.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的篆字怎么写 "爱众亲仁"语出《论语·学而》,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内容.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为文."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孔子用这句话来告诫弟子:"一个有道德、有品格、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须爱人重人,不爱人者不成其为人,更不能成为仁人".孔子力倡爱人:樊迟问"仁",孔子回答"爱人"(《论语·颜渊》).这就是所谓的"仁者爱人"."爱众亲仁"也就成为立身、为学的最高境界. 民政事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事业,它"在乎民生,关乎民心".作为一个民政人,我们只有具备"仁者爱仁"的博爱精神,去关注百姓心声,关心弱势群体的处境,做到"爱众亲仁",才是真正实践"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这应该是民院每个教职员工治学工作、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点,也应该成为来民院的莘莘学子们的求学初衷.
"博学笃行"是对如何实践"爱众亲仁"的方法论回答.《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 "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