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是供群众听的,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为此要求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另外,解说词是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以实物和形象为写作依据,它起着启承和转合的作用 。全篇结构不苟求严谨,段落之间不苟求紧扣 。这种文体不是干巴巴的说明和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和形象进行描绘,文艺性很强 。从某种角度上看,它是说明和诗词的结合 。一篇好的解说词,就是一首感人的诗词 。
特点
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它既要便于讲解,又要便于观众一目了然 。这就必须三言两语,用不多的文字把实物介绍给观众,使观众在观看实物或图画时,借助于简明的文字介绍,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的认识 。
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的 。陈列的各实物或各画面有相对的独立性,反映在解说词里,应该节段分明,每一件实物或一个画面有一节或一段文字说明 。在书面形式上,或用标题标明,或用空行表示 。
写法
解说词是解说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只有仔细地观察,深刻地研究,才能把它如实地反映出来,介绍给读者 。因此,要写好解说词,就要认真观察、研究被解说的事物,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物与物之间,有并列关系,有先后关系,有总分关系,有主次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有分有合,分则相对独立,合则相互联系,在一定的范围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
解说同写作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用平实的语言,也可用文学的语言;可用散文形式,也可用韵文形式 。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4. 人物简介 说明顺序 [编辑本段]常见的说明顺序 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 。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
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 。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
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